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2014年的9月23日迎来“秋分”节气,农历八月三十,星期二。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详细]

二十四节气 秋分 养生
秋分 养生 养收
秋分养生重在“养收”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秋分表示秋季中间,昼夜等长。人体要重视保养内守阴气,凡运动、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的调养,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此外,要注意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详细]

秋分时节:养生宜“喜润恶燥”

一、润肺去燥

    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老同志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二、早睡早起

    秋天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日中空气最为湿润的时候。早睡早起,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三、秋凉宜冻

    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但为了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老同志应适当进行“秋冻”,少穿些衣服,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与抗寒能力。

秋分节气:运动调节机体

一、“收敛内养”运动适量

    秋分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二、初秋可开始冷水泳

    随着盛夏酷热逐渐消退,一些游泳爱好者也收起了泳衣。但专家建议,初秋时节适当的冷水泳既能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也能为日后冬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放松心情扫除抑郁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有些人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忧郁的伤感情绪。如果不能调适好心情,会导致体内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引发疾病产生。

四、运动调理应对秋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