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今日谈 >> 共和国词典1995~2005 >> 阅读

共和国词典1995~2005

2010-10-06 08:00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分享到:

非 典

翻读2003年的中国历史,人们永远难忘这一年春天暴发的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英文缩写SARS)疫情。当时,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包括北京、香港、广东等在内的中国多个省份和地区,给人们带来了危难、恐慌,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的巨大危机,也留下了抗击非典的英勇记录。1月初,广东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1名来自河源的肺炎病人。该患者持续高烧干咳,X光透视整个肺部为阴影覆盖,使用各种抗生素无效。参加救治他的医务人员全部被感染发病。他被称为广州地区非典发病第一例。3月初,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非典病例。4月20日卫生部宣布,北京累计报告339例非典病例,另有402例疑似病例,死亡18人。5月7日,北京非典病例累计突破2000例。4月9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香港当天累计病例总数已达970例,死亡27例,是仅次于中国内地的最大SARS暴发地。非典暴发后,党中央决策层4月召开会议强调沉着应对、依靠科学。4月20日中央宣布免去孟学农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王岐山为市长候选人。2天后,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接受了孟学农的辞职请求,决定王岐山代理北京市市长。4月24日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成立。5月,国务院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又颁布实施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新华社4月20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政府在向公众报告疫情方面取得“很大进步”。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取消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时宣布将北京从非典传播地区的名单上除去。当年8月16日,北京市和全国在院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振兴东北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下发。同年12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我国工业化初期,为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由于历史与自然原因,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2004年4月国务院成立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振兴东北战略全面启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相继实施。

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目标是:经10年~15年的努力,将该地区建成体制机制较完善,产业结构较合理,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协调,资源型城市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范围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实施这一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07年,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同比2002年实现了翻番。

“神舟”飞天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向太空。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10月16日凌晨,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草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2005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2位航天员随神舟六号进入了太空。由此,我国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7日,翟志刚打开舱门进行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并成功取回放在舱外的试验品。神舟七号返回舱9月28日17时左右成功着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主要是突破关键技术,确定方案,创建研制和试验条件,然后进行飞行试验,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如“多人多天”飞行、“出舱”即“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来往于空间站间,进行规模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

废止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

2003年3月17日,就职于广州一服装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逛街时因“未携带身份证件”,被广州市黄村派出所带回讯问并以“三无人员”身份转送到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在收容站内被毒打致死。“孙志刚事件”披露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当年6月,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公布。新“办法”当年8月起施行,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从“收容遣送”向“救助”转变,是中国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也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鲜明体现。据新华社2004年12月报道,伴随着救助管理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中国原有的832个收容遣送站已全部完成转制,取而代之的是新设立了909个救助管理站。废止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制度,是中国对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在管理理念和制度安排上的根本性转变。据统计,从2003年8月到2004年11月,全国共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7万余人。

人均GDP首超1000美元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2398亿元,比上年增8%;2003年,我国GDP为117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000美元。到2006年,我国人均GDP越过2000美元关口,2008年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

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按国际经验,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再从2000美元到3000美元,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时间,如德国实现前一个阶段用了9年,后一个阶段用了6年。日本则分别用了7年和4年。我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升至3000美元只用了5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加速,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