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词典(1977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大批考生走进考场。韩树民摄
恢复高考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中进行文化考试被认为是“复辟”,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高考制度被废除,改为推荐上大学。
1977年8月13日~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9月19日在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提出要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问题。1977年10月12日,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关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教育部原计划收取每位考生1元钱的报名费,中央政治局讨论说,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5毛钱就行了。
1977年10月20日,国内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1977年冬天,570万名考生走进了考场。1978年的春天,被录取的27万多名新生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
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高等教育、整个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走向新秩序的开始。经受“文化大革命”重创10年之久的高等教育系统重新启动。恢复高考顺应了社会公众对人才观念的认同,重建了价值体系和观念,迎来了通过公平竞争改变个人命运的时代,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
平反冤假错案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党夺权,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仅国家机关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就占当时国家干部人数的17.5%。在“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也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内外广大群众强烈要求平反冤假错案。1977年12月,中央组织部在胡耀邦主持下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打开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局面。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抓紧复查纠正冤假错案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请示报告。此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到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大部分冤假错案都得到平反。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了彻底否定的结论。这使一切冤假错案的平反有了可靠的依据。
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