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四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会议在长寿区开幕。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美丽中国中脊带”(以下简称“中脊带”)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
▲11月7日,第四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会议在长寿区开幕。
据了解,“美丽中国中脊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团队为破解著名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爱辉(瑷珲)-腾冲”线(也称“胡焕庸线”)两侧所代表的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于2017年12月提出的,经过多年研究,该项目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本届会议以“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中脊带研究的理论水平提升,惠及中脊带及相关区域社会、经济与民生发展。
郭华东院士在论坛上作《美丽中国中脊带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对近年来中脊带的相关研究予以总结。
多年来,他牵头组织相关领域40多位专家学者,利用空间技术,以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作支撑,在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人口和政策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承东启西、南北互济,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等具体建议。
在他看来,建设美丽中国中脊线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抓手,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新型城镇化、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起来,推动“胡焕庸线”沿线两侧区域实现人-地协调平衡的新的共同发展。
活动中,多位专家还围绕中脊带的创新发展、数字转型、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等发表了主旨演讲,进一步挖掘中脊带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相关新闻:
过去十年 重庆市综合美丽指数年均增速2.93%
11月7日,记者从第四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会议上获悉,过去十年,重庆市综合美丽指数年均增速2.93%,综合美丽指数从52.74升至78.79。
据了解,该指数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制定,围绕空气清新、水体洁净、生态良好、土壤安全、人居整洁五个方面进行测算。其中,重庆的减污指数、扩绿指数均达到优秀,年均增速分别为4.41%、0.90%;降碳指数在十年间呈现波动式增长,达65.4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表示,该指数是他们基于一手调研后得到的结果,指数的发布从侧面证实了美丽重庆建设成效显著,将为重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近年来,我市一体推进“九治”,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今年截至9月26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3天、同比增加2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