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的弄堂堪称江南古镇一绝,总数超百条,其中绝大部分是暗弄。
在所有行走的苏州街区中,黎里古镇地处“吴头越尾”,静卧在大运河边,以一种特有的低调姿态等待着我们。
当“吴地”的同里、周庄和“越地”的西塘、乌镇早就浓妆迎客、享誉国内外,它似乎已被人们遗忘。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水乡明珠的黎里古镇,直至2011年实施保护开发计划,依然素颜朝天,展现着原始的水乡市镇风貌。
一条条弄堂串起了庭院深深
黎里文史专家李海珉建议我们,到了古镇,一定要走一走弄堂。
走过黎新桥,古镇的明清、民国宅院鳞次栉比,一进进的宅院都以弄堂串联。黎里的弄堂以暗弄居多。与街道相比,小弄更显得幽静、深邃,走进去,笃笃的脚步声格外清晰,甚至有回响。
如今黎里全镇共有弄堂115条,57%以姓氏命名,以“周、陈、李、蒯、汝、陆、徐、蔡”八大姓为主。江南有句老古话:“两头直通,人财两空。”不仅是弄堂,几乎所有的卧室都是以暗为主,因这里古代的治安状况不好,如果弄堂、屋内很敞亮,小偷强盗闯进来,遭遇失财是小事,还会伤及性命。于是,有的弄堂还多转几个弯,每一进就设一门,好似重重关卡。
今年66岁的李海珉曾经当过中学语文老师,后来调到柳亚子纪念馆和文保所工作,从2011年7月,他又有了新身份——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委会顾问。平时,他喜欢这条弄堂进,那条弄堂出。他说,闲逛间也是与一座座建筑的对话。“郡马府”端本园可以与同里的退思园相媲美; 编撰了第一部《黎里志》的诗人徐达源、吴琼仙夫妇的故居位于梨花街西徐家弄第三进; 抗击沙俄建立战功而晋升兵部尚书衔海军帮办张曜的故居位于浒泾街新蒯家弄底。
黎里的弄堂是狭窄的,是不起眼的,却走出了南宋赵磻老、明代太常寺少卿凌信、清代工部尚书周元理、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等代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