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时代干部为何需要斗争精神?

2019-02-14 09:13
来源:半月谈网

在近期举行的多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斗争精神。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成为中央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新要求。干部的斗争精神,为何被如此重视?

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需要斗争精神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政治责任缺失、政治担当不力、政治能力不足,成为中央强调干部需要增强斗争精神的问题背景。

一些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抓班子带队伍宽松软,在工作中欠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对班子成员、同事、下级出现的问题和苗头,缺乏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不敢抓、不敢管,致使“好人主义”盛行。有的甚至刻意回避矛盾,任其发展,对错误做法和不良倾向置若罔闻,导致矛盾越积越深,恶果越累越多,最终不可收拾。

还有部分干部不敢为广大群众的利益唱“黑脸”、当“包公”,不敢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消极懈怠、回避矛盾、做“和事佬”“太平官”的现象,致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干部群众怨言不少。

呼唤斗争精神,本质上是党对干部队伍强化政治责任,提高政治能力的要求。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提出,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坚决同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

斗争精神的要义,在于坚持党性原则,在于坚守责任担当。呼唤斗争精神,并不是为了削弱、疏远党内的同志关系,破坏、影响合作的同事关系,而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内部团结、凝聚整体合力。

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蕴含了斗争精神。在领导干部的合作共事中,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是经常的,也是必然的,关键要看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如果坚持原则,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揭露问题、敢于触及思想灵魂,敢于指名道姓地提意见、挖根源、论危害,就能做到防微杜渐、见微知著,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能分清是非、达成谅解,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培养斗争精神,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守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唯有如此,才能把政治责任切实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开展伟大革命,进行伟大斗争,需要斗争精神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培育与伟大斗争相适应的斗争精神,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新矛盾、新挑战给我国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中,不少新问题冒头,一些老问题仍然待解。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应对新形势,狠抓工作落实,敢于、善于攻坚克难。

然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不会担当作为;应付差事、得过且过,不真担当作为……这些是当前部分干部斗争精神不振、斗争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培养干部的斗争精神,增强干部的斗争本领,成为中央推动各项政策施行、促进各项改革落地过程中,尤其关注和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让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在2019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斗争精神。他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

培育斗争精神,必须修炼坚强意志。面对困难,广大干部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培育斗争精神,必须加强斗争历练。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