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初心,耐心,匠心:乡村规划要蓝图更要陪伴

2021-05-18 09:05
来源:半月谈网

彭锐在介石书院接受专访

半月谈记者 李雨泽

彭锐是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城乡规划学院城乡规划系教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树山村驻村规划师。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东接姑苏古城,西邻淼淼太湖,村内有三山四坞五条浜,300余农家散落于青山怀抱,被誉为姑苏城外的世外桃源。

彭锐:2012年,我跟随导师杨新海教授来树山做乡村规划,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进村的场景。

金芝岭的东入口是一处杂花生树的缓坡,行至高处豁然开朗,千亩雪白的梨花一下撞入眼帘。从半亩方塘到蜿蜒的木栈道,再到村口500多年的小年兽,我觉得有太多东西值得挖掘,就像蒙尘的珍珠,应该有人去擦拭它,让其彰显于世人面前。

作为一名规划师,我很容易就被这个村子的景物打动,同时也对改变当时不尽如人意的人居环境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

按照常规,随着规划编制完成,彭锐的工作应告一段落,但是树山是个例外,他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城乡两头跑的生活,完全没想到这一“陪”就是近十年。

彭锐:那时,看到树山村的房子都是老百姓自己翻建的,有的是黄沙墙,有的是有点钱的贴了马赛克,粉墙黛瓦,有的则是蓝色和绿色的琉璃瓦,可以说没有江南风貌可言。

改造之初,在这样一个偏远小山村,“外来客”要取得村民信任并不容易。我一边以组织者身份,对树山民房建筑设计、大石山路综合整治、花溪景观设计等多项建设项目进行直接指导或评审,保证规划实施不走样;一边以服务者身份,联合大院大所建设负氧离子实时监测系统,联合艺术院校挖掘创作乡土景观小品,联合社会资本和返乡创业青年参与精品民宿建设。

其实,我们的乡村百姓并不是完全不接受你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看不懂你的设计图。如果左邻右舍按照这个图纸施工造出来了,他马上就懂了。所以,我们先是发动村两委的干部,先把自己家弄出来,之后就立竿见影了。

彭锐将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逐步总结树山陪伴式乡村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驻村规划师”制度在苏州全市实施,为驻村规划师赋权赋能,提供制度保障。

彭锐:驻村工作十分辛苦,理想和现实经常产生碰撞。当我和同伴们感觉快坚持不下去时,村子后面的木栈道,就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精神加油站。

一天的工作结束,无论是感觉愉快还是琐碎,甚至是沮丧,我们年轻人常常拎罐啤酒出来,仰面躺下看天上的星星,任话语和思绪四处飘荡。远处是苏州高新区的城市辉煌,近处则是我们村的人间烟火。

2020 年4 月,彭锐在树山村乡守小栈(垃圾分类宣传屋)安装宣传材料

乡村有了颜值之后,更高的追求应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文明,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特色价值空间。

彭锐:在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不再是农民从事农业的封闭系统,逐渐从同质同构走向异质异构,兼具粮食安全、城市腹地和精神家园等多元价值。乡村规划既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也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性规划。

我和团队挖掘史料,花4年时间在树山复建罕见的村级书院——介石书院,再现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展现“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的耕读文化。同时,赋予其现代内容,打造全国首创的无边界图书馆,让书香弥漫在整个树山村。

通过镇政府担保,苏州图书馆免费提供图书资源在全村流转,在树山村的游客中心、民宿等地方设立阅读角,成立乡村阅读联盟,使当地老百姓和游客能在日常生活和体验乡村“阅生活”中,尽享精神盛宴,成为真正的书香乡村。

此外,我还利用校友资源联合顶级音乐机构,以音乐文旅为突破口,实施“艺树家”乡村驻地计划,打造全国乡村音乐文旅高地和国乐复兴长三角创作基地。

驻村多年,村民们对规划师越来越认可。彭锐及其团队和大多数村民都熟悉了,见面都会打招呼、拉家常,实现了共同规划、共同建设。“驻村规划师”“陪伴式乡建”,给这座太湖之滨的村庄带来蝶变。

彭锐:乡村规划建设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也需要陪伴。规划有边界,但陪伴没有,在陪伴的过程中村民与规划师在共同成长。乡村规划也不是“一锤子买卖”,要以村庄为中心,以村民为主体。规划师可以说是长期的陪伴者、协调者、服务者,陪伴既是目标也是方法。

陪伴式乡村规划要分类分阶,既要尽力而为又要有所不为。技术方法要创新,价值传导要坚持,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富有匠心。陪伴式乡村规划源于情怀,成于专业,终于治理,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共识建构的过程,规划师责无旁贷。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和建设,我们村里回来的年轻人多了。而且这种生活,包括赚钱的方式,是令他们更认可的。未来,我们也非常欢迎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招募乡村创客。创客可以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所感,通过驻地计划,为乡村建设做出贡献。一旦有所成,也许就会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撒向全国各地。(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5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