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美国“小院高墙”搞乱数字经济

2022-08-30 14:48
来源:半月谈网

undefined

作者:董一凡

近年来,中美在科技和数字领域的战略竞争持续深入,美国对中国进行一系列围堵打压且态势不断增强,美单方面在数字领域持续制造风险。

源自美霸权衰落之焦虑

二战以来美国建立的世界霸权依托其综合实力和主导的规则体系而存在。美国科技实力和前沿产业领域与其他主要大国拉开差距,成为其维系霸权的基石。冷战时期,苏联在弹道导弹、人造卫星等领域的进步,以及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半导体领域取得的技术和市场地位,都曾被美国视作挑战和威胁而加以打压。

正是因为中国数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美国对此产生焦虑和敌意。奥巴马政府时期,美防务部门就已出台报告炒作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及其对美国的“安全威胁”。特朗普时期,美国对中国数字经济进行野蛮打压,拜登政府则萧规曹随,并进行制度化、立法化转换。

美国将数字竞争和意识形态对抗、制度竞争结合,污名化对手以构建政策“合法性”。美国强调意识形态差异、渲染“民主与威权对抗”“不同制度竞争”等,将战胜中国与“民主自由的胜利”挂钩,以此为自身所作所为赋予合法性,以谋取国内和盟国的支持。其给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套上“威权推进科技实力上升”的话术,在舆论上对中国企业、产品、技术污名化和妖魔化,以“维护自由民主”和“保护网络安全”为借口获取打压中国企业、挤压中国市场的可行性。

在网络安全层面,美渲染中国设备和技术“导致网络安全威胁”,欧美多国就华为等企业的“安全审查”实则是“有罪推断”式的调查。在政企关系方面,美国炒作中国数字技术公司与政府机构和军队的关系,为渲染“安全威胁”做铺垫。在部分美国政客、媒体、智库的煽动下,西方舆论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刻板印象,相关立场不断固化。

试图全方位孤立中国

美国动用了盟国体系、国内政策立法以及构建多边框架等多种手段,通过技术脱钩、市场切割等,试图全方位挤压、孤立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空间。

在盟国体系方面,美国劝说或胁迫盟国拒绝华为、中兴等进入其5G市场,阻挠阿斯麦、三星等企业向中企提供设备、技术等,要求其在“安全和经济”之间二选一。

在政策立法上,美国相继推出《2020年国家人工智能倡议法案》《美国创新与竞争法》等,打着与中国竞争的旗号补贴支持本国高科技行业的产业计划,不断将中国企业和实体纳入美国商务部的“未经核实清单”等,并依托金融霸权实施禁止美国实体和个人投资中国特定企业、强制中国企业退市等金融制裁手段。

在多边框架上,美国构建所谓“清洁网络倡议”等数字排华联盟,与欧盟等构建“欧美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制定排除中国的技术标准和合作倡议,将供应链、科技、网络安全等合作领域纳入“印太战略”等地缘政治框架。

“小院高墙”危害大

美国试图以“小院高墙”策略构建美国主导、排除中国的数字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诸多专家预测美国的打压和中国“独立自主”努力,会使全球出现两套截然不同的技术体系和网络生态,网络空间中将形成一道无形的“数字铁幕”竖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双方市场、技术交流、人员往来、供应链被一分为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将大受阻扰。

美国打压将影响中国在技术、产品、人才、投资的获取和交流以及海外市场的扩大,中国企业成长和技术进步步伐在客观上将受到较大阻碍,美国对中国企业的长臂管辖、金融制裁等,亦会让中国及中国企业面临经济损失。

需内外统筹应对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进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背景下,我国需站在战略高度,内外统筹加以应对。

一是以创新驱动应对“技术围堵”。面对美国技术封锁,应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技术,保障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将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前沿布局战略性、前沿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在芯片等领域加快追赶步伐,培育先进专用芯片生态,加强芯片基础理论研究,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供给,强化关键产品自我供给能力。

二是以政策扶植构建产业生态。在战略前沿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国家重大计划和重大需求为抓手,带动企业和产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加快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完善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优化提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三是促进开放合作,打破“阵营壁垒”。当前,美国撺掇西方国家对我国数字经济进行市场和技术切割,以达到挤压相关产业和企业生存空间的目的。我国宜在数字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继续扩大开放,加强科学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合作,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有效行动,实施开放多元的引进政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系。在国际数字市场方面,应进一步重视“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构建应对西方市场挤压的战略依托,增强中国在国际数字规则和数字市场话语权。(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