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世界榨菜第一村)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积极探索将乡村治理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与银行深入开展政银合作,依托“涪陵区乡村治理积分系统”小程序,将积分结果应用于相应的金融优惠政策,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积分制可量化、有抓手,有力促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多元共治提升治理效能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定期与农行涪陵分行召开碰头会,并建立交流对话机制,将乡村治理与金融价值目标有机融合。组织动员全区25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面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通过“涪陵区乡村治理积分系统”实现积分制数字化全覆盖,并通过与农行涪陵分行签订试点合作协议,在全区8个村开展工作试点,依托乡村治理积分结果对评分较高的村民给予相应的金融优惠政策。
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乡野茶食”庭院
涪陵区江北街道大渡村开展“文明实践进村落,文明新风送万家”院坝宣讲会
同时,通过与农行涪陵分行签订“富民贷”业务合作协议,向符合条件的村民发放用于生产经营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120笔共计2998万元,有效解决积分制运行所面临的“财政支持难以持续”和“社会参与不足”的双重困境,并先后在8个试点村取得成效,此后逐步在全区范围应用推广。
为巩固乡村治理成效,涪陵区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推进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点对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利用银行网点分布广、人员力量充足的优势,进村入户宣传金融政策、反假币、反洗钱、防诈、消保等政策,为乡村治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涪陵区江北街道北雁村开展积分礼品兑换活动
数字赋能优化积分管理
近年来,涪陵区在农村地区倡导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设定基础积分、贡献积分、负向扣分三大积分类别,明确爱国、爱村、爱家、环境好、收入好和“七有”负面清单等评分内容,各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分内容和分值分布,引导村民对标评分指标规范自我行为、参与村级事务、学习相关政策,有效发挥积分制的正向激励作用。
涪陵区以“量化要求、云上积分、云上建档、云上发榜、积分兑换”为基础,通过“涪陵区乡村治理积分系统”和“农银惠农云”App的融合运用,将乡村治理积分数据共享至农行涪陵分行,用于乡村治理积分数据查询和村民身份识别,同时对有需求的村民提供信息查询或上网销售农副产品等服务,真正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农行涪陵分行根据年度乡村治理积分的结果,对村民按3:4:3的比例进行星级评定,分为一星、二星、三星,其中三星为最高等级。在办理相关金融业务时,给予不同星级村民差异化优惠:对从事经营且有资金需求的村民,根据星级标准匹配相应额度或利率优惠;对存款或享受其他金融产品的村民,开展“积分有礼”活动,可用积分兑换相应礼品。
涪陵区江北街道大渡村“大渡小栈”庭院
金融驱动激发治理热情
近年来,涪陵区积极探索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工作与乡村治理积分制及金融服务有效衔接,在各村分别设立“惠农通”服务点,满足农民群众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并充实乡村治理积分查询、积分兑换金融产品咨询等服务内容,让乡村治理直达村民心里。
与此同时,当地还将乡村治理参与情况纳入村民信用评价体系,对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乡村治理活动的村民,给予更高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高的村民在申请贷款时可以享受更低的利率、更高的额度等优惠政策。农行涪陵分行将授信覆盖面达30%以上且逾期率不超过0.5%的村纳入信用村范畴,可为村民提供利率低、放款快、担保活、额度高的融资服务,帮助解决有资金需求但无有效抵押物资的村民的贷款难题。目前,通过信用评价方式已向村民发放贷款23739万元。
涪陵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以乡村治理积分作为享受金融优惠政策的依据,通过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对资金的需求,突破积分奖励形式的限制,形成正向激励,不仅优化民风民俗,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还结合金融优惠政策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提升了村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目前,已有1169户村民通过积分制享受金融优惠政策,涪陵区也在乡村治理中形成了比积分、比信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