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广东阳山:聚焦“四个关键”推动农民合作社提升质量

2024-10-29 16:49
来源:中共阳山县委改革办

日前,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炉,第二批发布的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0个典型案例。其中,《阳山县聚焦“四个关键”推动农民合作社提升质量》案例榜上有名。

自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以来,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聚焦“体制”、“单体”、“整体”、“群体”四个关键,推动农民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业务多样化、服务专业化,实现全县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村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阳山县已有农民合作社710家。其中,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 市级示范社30家、县级示范社22家。合作社正常经营率比试点工作开展前提高21.2%,示范社数量比试点前增加25%。初步估算,县内合作社社均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10万元,同时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聚焦体制,凝聚力量

为推动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阳山定机制强统筹,将试点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成立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县级示范社评定和监测办法,全方位强化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

组队伍强服务。成立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和3个镇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聘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22名,其中聘用专职辅导员6名,为全县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注册登记、年审、财务、金融保险、项目申报、运营管理指导,实现县镇两级对合作社服务全覆盖。

阳山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

抓培训强素质。举办农民合作社高质量提升培训班,组织动员合作社理事长及骨干成员等参加社务管理、财务会计等业务培训,近三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6次,培训296人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水稻统防统治、化肥减量增效、红火蚁识别与防控、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42次,培训1617人次。

聚焦单体,提升质量

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健康运营。阳山对单体合作社实行分类优化,将全县合作社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动态管理,精准制定提升措施,推动合作社实现“四个有”:有办公场所、有章程制度、有组织机构、有成员出资和经营服务项目。服务中心为超500家合作社提供制度建设、运营代办、市场拓展、农业生产、宣传培训、财务代理等服务,推动管理规范化。试点实施期间,新增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均正常运营,正常经营率对比试点开展前提高了21.2%。

创新拓展业务,提升生产效益。阳山县委县政府统筹各级各类资金超1000万元,全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累计3个合作社取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4个合作社自主注册商标。推广先进适用的机械化设备,整合全县大中型农机、农机操作员、村级农技员等资源,为农户提供犁耙田、插秧、收割、植保无人机喷药等机械化生产托管服务。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12.44万千瓦,农机专业合作社14家,农机作业服务企业8家,农机操作手536人、村级农技员159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逐年上升,其中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73.64%,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阳山县探索“社+企”模式推动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开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

丰富出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技术、规模上的优势,村委会发动村民以资金、土地、房屋等要素资源入股,通过资源整合,促进标准化种养、农产品加工、观光采摘、电商、旅游等多业态发展。如岭背镇蒲芦洲沙田柚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以沙田柚果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2023年的年收入达140多万元,社员户年均收入近2万元,成功打造农村“三变”改革示范点,带动农民增收。

聚焦整体,优化存量。

清理整顿“空壳”。通过“四问四看”,即问合作伙伴、问入社群众、问周边四邻、问村“两委”班子;看是否有合规经营场所、看章程制度是否规范健全、看基地是否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看是否健全会计账目;对全县所有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和精准甄别,指导合作社规范运行,并将没有发展提升意愿的停产、低效“空壳社”“僵尸社”列入重点监管名册,劝导注销退出。截至目前,清理注销合作社335家。

培育发展“示范”。制定县级示范社创建标准和评定监测办法,对申请创建示范社的合作社加强指导和监测,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已认定为国家、省、市示范社,给予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农业“3个三工程”)专项发展资金奖励。试点工作展以来,培育了市级以上示范社8家,涵盖水稻、玉米、蔬菜、水果、蚕桑、养殖等特色产业,在带动合作社整体提升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阳山县岭背镇蒲芦洲沙田柚专业合作社“三变”改革示范基地迎丰收.

聚焦群体,壮大体量。

探索“社+社”模式,推动先富带后富。引导经营活跃、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与关联密切的农民合作社联合,以强带弱、抱团发展,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分拣、品牌、包装、销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提升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探索“社+企”模式,打通产销路径。推动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合作,通过“企业+合作社+成员”模式建立联合体,由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龙头企业负责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既解决了合作社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局,又解决了企业产量问题,实现合作社、企业“双赢”。推动合作社与银行、物流公司合作,与阳山县邮政分公司签订深化农邮合作框架协议,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物流和信贷保险等服务。2021年7月以来,金融助理协调发放涉农贷款约6.4亿元,为农业注入金融活水。

探索“社+村”模式,助力农村农民双增收。积极引导村中经济能人领办合作社,采取“村社合一”模式,将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等各方利益联结起来,通过建立“四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购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既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改变了村民“单打独斗”分散管理局面,共同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村干部带头领办生产经营的合作社90家。(作者:段灿  李卓华)

来源:中共阳山县委改革办

责任编辑:褚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