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平职学院”)前身是原煤炭工业部平顶山煤矿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2001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平顶山煤炭技工学校、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河南省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学校举办高职教育新篇章。
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平职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举办的高职院校,平职学院最大的优势是企业办学,最大的特色也是企业办学。目前,平职学院具有应用型本科、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教培训四个办学层次,开设专业59个,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人。现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2人。
2006年,平职学院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9年以丰硕的建设成效通过验收。建院以来,平职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等荣誉。
近年来,平职学院始终坚持企业办学性质不改,坚持服务产业担当不变,坚持特色办学道路不移,坚持改革创新动力不减,坚持产教融合主线不偏,以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为目标,以“双高工程”建设为引领,推进平职学院高质量特色发展。
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成效显著:一是推进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和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共建平职学院,创新企业举办高职教育模式。面对国家职教改革发展新机遇,平职学院审时度势,改革创新,提出了会企共建促进企业办学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建成了全国煤矿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智能化人才培训基地、尼龙化工智慧工厂等一大批新形态育训基地,成为产教融合新高地。
二是深化平职学院全面改革,扎实推进平职学院治理现代化。建立完善《核心要素考核评价方案(试行)》,推进现代治理体系下的院(部)主体责任制,制定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扎实推进“以群建院”治理模式,实施产业学院助力专业学院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全煤行业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尼龙科技学院、郑煤机智慧矿山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顺利揭牌,形成了“互融共生”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三是深入推进“双高工程”建设,引领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批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国家级项目或荣誉。承接国家、省、市、集团委托培训任务3800余人次,为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为行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推进文化育人工程。平职学院作为煤炭行业特色鲜明高职院校,历来重视文化育人传承和创新,文化成为推动平职学院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办学治校立魂、为立德树人铸魂、为产教融合聚魂。2019年以来,平职学院审时度势,深刻把握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重大历史课题,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模型,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等方面深化了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文化的时代性、实践性、传承性、社会性等要素特征,构建并实践了高职院校“双元主体、五维协同”文化育人模式。
五是全面提升平职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平职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构建了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为驱动,以大师引领、平台搭建、团队培育、技术研发为载体的科教融汇新体系,持续提升平职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平职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与省内外3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人才供需关系,畅通就业渠道。主要就业方向有:一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等大型企业。二是服务河南省重点支柱产业,平职学院先后与郑煤机集团、郑州宇通等品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三是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平职学院成立专门队伍,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开发优质企业,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平职学院党委书记毕晓阳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全国首批“双高校”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内涵大提升的黄金时期,更是全国高职院校大发展、大提升、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平职学院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力争把平职学院建成产教融合的引领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地、人才培养的特色地、工匠名师的集聚地、优质资源的输出地、社会服务的支撑地、国际交流的新高地,打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标杆和典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刘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