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区,包括上新建,下新建,分别位于江西省会南昌市中心城区北部和西部。在南昌行政区划示意图上看,新建区犹如一对展翅欲飞的翅膀。
2015年新建“撤县设区”,开启“城区模式”,发展步入快车道。然而,近年来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当地发展也受到一些影响。
“新建当自强”。今年以来,新建区重振羽翼,奋力追赶。推进“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落实、作风大提升”三大行动,积极融入强省会发展战略,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努力激活城市转型新动能,打造营商环境新品牌。
新建之“新”,“建”显态势。
担当新使命:“借道上车”——“接城”更“融城”
“城乡环境差、位置较偏、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这是撤县设区前新建区所面临的发展情况。2015年撤县设区后,2121.1平方公里的新建区,成为南昌城市“西进”拓展的新空间。
几年间,新建区城乡环境有了较大起色,交通区位优势渐显,“距市行政中心仅10分钟车程,距省级行政中心仅15分钟车程”,让新建区有了“近水楼台”的地利。
新建区不断探索,以期找到工业发展、重大项目新的突破。
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江西五十铃整车项目为引领,集聚江铃晶马、台湾帝宝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乾照光电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半导体芯片生产基地,华讯方舟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4家企业组团落户,努力实现产业上下游配套。
今年初,新建区全面开展“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落实、作风大提升”实践活动,并提出“用三年时间重回全市工业县区第一方阵”,全力打好经济运行突围、项目建设提速、疑难问题改革攻坚“三场硬仗”。
拼抢新赛道:“换道超车”——“存量”变“增量”
走进江西科朗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全新的储能电池生产线正在试生产。而在6月份,这里还是被闲置的厂房。“我们拿着7000万元订单,8月份就要开始陆续交付,却敢于在6月份在新建区成立新公司,把生产线设在这里,正是因为这里有现成的合适厂房,和量身定制的落户政策。”江西科朗公司人力行政经理柳霞说。
无独有偶,新建区另一个投资55亿元的新能源储能项目,同样是旧资产的盘活。“这里原本是集团旗下江西南方黑芝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去年11月停产。”江西南方储能公司行政经理赵传林说,如今,集团重新布局,这里将成为8.9GWh方型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
全国都在争抢新能源项目,新建区如何才能占得一席?新建经开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谭洪波说,一方面得益于新建区与落户企业的服务延续,产线停了,服务不停。“在与这两家企业集团总部联系过程中,我们及时获悉投资新能源储能项目的信息,基于双方以往合作的基础,以及服务、政策的快速跟上,项目才能顺利落地。”
如今,投资50亿元的维科钠电一期实现量产、二期全面实施;投资55亿元的南方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0亿元的深圳车电网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备受关注的海信半导体芯片生产基地项目和赣锋锂业南昌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近日也确定落户新建区。五家上市企业、5个重量级“152”项目、总投资近200亿元,一连串重大产业布局的背后,是新建区立足长远、着眼大局,瞄准新兴产业,加快“腾笼换鸟”、做强产业集群迈出的坚实步伐。
把好项目引进来,更把产业的未来引进来。按照规划和目前进展,一批核心材料、新能源充电桩以及电池拆解循环利用等上下游项目与企业,正同步落地或紧密洽谈之中。新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中强表示,新建区将锚定主攻方向,紧盯“1+3”产业板块,积极推动浙江钠创、清研锂业等9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重点跟踪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引进不少于10家大湾区电子信息企业落户,因时因势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壮大,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产业森林”。
激活新动能:“弯道提速”——“补短”中“扬长”
“新建区不是茶叶产区,但我们却要在这里创建一个知名茶品牌。”站在即将全面打造完成的“林恩茶现代城市工厂”的展示厅里,江西林恩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利民说。
林恩茶业公司是较早一批落户新建经开区的企业,2004年以来历经多次创业、转型,从一家小型茶叶贸易公司,发展成为集规模种植、加工、仓储、研发、贸易、品牌营销及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销往26个国家和地区。
踏入“林恩茶现代城市工厂”,仿佛走进了一座博物馆。“这是我们建设的‘一带一路的茶的博物馆’,等这座‘中央茶吧’建成,将是南昌市又一个网红打卡地。”袁利民说,这将是以工业带动文旅、消费提升的案例。
然而,消费、商贸甚至文旅业发展,是新建区亟待拉升的“短板”。因离省市行政中心所在的红谷滩区很近,商贸与消费被红谷滩区“吸”走得更多,近两年新建区没有引进新的大型商贸综合体。
如何激活新建区的商贸消费活力?新建区计划以强特色来补短板。
作为“厨师之乡”,今年新建区举办第一届赣菜(新建)美食文化节,带动消费总额超1260万元,并借势造势,推出吾悦夜市、好洽街等一批夜市街区。今年前5个月,全区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6.9%。
今年6月,《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夏季赛总决赛暨2023南昌电竞嘉年华活动在新建区举行。新建区以“电竞+美食”“电竞+旅游”“电竞+演艺”“电竞+促销”,吸引流量、激活消费。
开发西山万寿宫文化资源、提升改造汪山土库、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新建区正努力拉动“三产”提速。
锻造新优势:“扩道清障”——“倒逼”以“向前”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盛夏之时的新建经开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争分夺秒拼经济。”新建区从多方面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提速。
——建立“拿地即开工”制度。“‘拿地即开工’审批事项涉及多个部门,前期工作须协同推进,流程要环环相扣。”新建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罗嗣际说,新建区出台《新建区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方案》,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前移、时限压缩、领办代办等,破解难题,兑现“拿地即开工”的服务承诺。
“去年11月拿地,7个月,4栋厂房主体完工。” 南昌壕门电子传感器及应用设备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说。这一投资5亿元的项目,成为新建区首个“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
——常态化开展“周末亲清行”,实实在在服务企业。新建区36名副县以上领导全部参与,组成18个联系帮扶小组,入企业、进项目,听需求、找问题、给对策。通过请喝“一杯茶”、请讲“一堂课”、请开“一次圆桌会”等方式,靠前服务。
“他们向前一步问需求,一些问题我们直接反映出来,更容易解决了。”江西省越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对“周末亲清行”活动深有感触。一次走访中,李光荣提出公司想要盘活在新建区中心城区的一期厂房资产,走访人员立刻了解情况,解决用地性质变更、酒店业态引入等复杂问题,目前酒店正在装修施工中。
“企业不签字认可,问题不销号;问题解决不好,部门要被督查、被曝光;每个月进行‘亮晒会’,奖优惩差。” 罗嗣际说,目前这一活动已收集到企业诉求和问题407个,办结391个。
——创新数字政务,提高服务效能。一座仅2.5平方米的“政务晓屋”,却能联通12个省24个地区,跨省办理2.6万余项业务。2023年初,新建区在全省率先引进“政务晓屋”,通过VR技术,远程办理1238项人工服务事项和40余项自助服务事项。这是新建区数字政务服务的又一创新举措。
从创新AI政策宝,让惠企资金直达企业,到全省首创“政企通”企业服务平台,融合“政策”“诉求通”“供需通”“融资通”“服务通”等多功能,新建区依托数字政务平台为全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新建区上线“政企通”3.0版,为2448家企业累计兑现惠企资金9.18亿元。
当前,新建区正努力以新思维打开新局面,脚踏实地拼争全年经济发展成效。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新建区经济运行扭转了去年大部分指标靠后的被动局面,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服务业、金融机构存贷款等指标增速排名全市前列。(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