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调查分析 >> 来自54个市县的民间环境污染报告 >> 阅读

来自54个市县的民间环境污染报告

2014-11-04 11:03 作者: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tianye
分享到:

二、环境权维护

1.举报多被敷衍了事

62位访谈记录提到,被访者曾就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过举报。其中49份显示,当地居民曾向各级政府、环保部门、市长热线、环保热线、环保相关的官方网站等有关政府机构举报,其中有34地得到了政府不同程度的回应。

其中有9个得到回应地区的被访者表示,举报收到了一定成效:

广西桂林永福县:“有一家米粉厂,生产过程中向河水排污,附近居民向环保局做了举报,环保局及时下发停止排放污水的通知,并要求生产厂家进行整改,目前米粉厂已经搬到别的地方生产了”。

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矸镇:20多户人家一起提出让当地的石料加工厂尽快搬走,“目前企业已经准备搬迁”。

山东东营花居镇:“对橡胶厂的建立,当地群众很有意见,地方政府出面,于2012冬拆除”。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进行了初步整改,换了垃圾场位置,原垃圾场栽上了果树”。

上述地区虽然有群众主动维护自身权益进行举报,政府部门也出面对污染企业进行了整改,但在我们回收的访谈记录中,并没有体现出举报与整改的因果关系。

甘肃陇南康县的民情观察员向我们详细叙述了当地污染企业因村民举报、上访而被整改的过程:

该乡境内有三个开采矿石的企业,分布在这个乡的小村沟、赵家河、张家河三个深沟大山里。其中出矿比较多、效益可观的是赵家沟和张家沟两处的企业:鑫河矿业有限公司、金林金矿业有限公司。据悉,这两个企业都在县发改委、国土局、林业据等部门当时‘特事特办’原则下,获得所有开工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手续,并同时于2003年8月份开工。两个企业开工当日即受到当地三河乡小垭村、三河坝村、垭合村等村民的阻扰,村民担心矿产开办后会对当地环境、植被造成破坏。但经当地县、乡政府工作人员疏导,村民在获得微薄补偿、以及允许在厂矿打工挣钱等承诺后,勉强答应。

2003年底,矿产企业相继投产,政府为其减免了相关税费,同时,在政府干预下,银行为这两户企业各投放了上千万元贷款,企业生产正常,经济效益可观。但是由于这两个企业事先承诺的相关防污排污设施没有到位,矿渣、废水任意排放,投产不到两年时间,企业所在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使河水水质的污染和河床的增高,还有就是矿山周围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厂址周围山头的树木都被工厂排放的废气废熏死了,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周围三条沟溪里的水也全成了白色。

“大量废渣废水顺沟河而下,周围三条沟溪里的水全成了白色,河流鱼类死亡;大量矿渣使河床水位逐年提高,三河乡垭河村倒柳沟社8户村民的房屋在2013年6月20日的那场暴洪中全部被毁,沿河一带的养殖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植被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厂址周围山头的树木都被工厂排放的废气熏死了,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

面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做法,当地村民曾多次自发组织上山同企业老板和当地政府反映交涉,阻止生产,并到县上集体上访。县委、政府受到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2007年,鑫河矿业公司因废水排出流入沟河,再汇入秧田河、燕子河,一直往下游流,沿途的河水被污染成白色水体,水里面还掺杂有白色的粉末矿石沉淀,经过很长段落的河水分解段、恢复段,直至清水段,河水一路流出甘肃境,进入到陕西省宁强县境内,水质变清洁,看起来跟经过处理净化的水一样,但水已很臭,味道很浓,就被外省的宁强县政府依法将该公司起诉法院。该企业知道事态严重了,就与陕西宁强县政府协商,答应赔偿300万元的污染损失费用。这是外省给予污染企业的惩罚和制裁。

自这件污染环境事件发生后,该企业才有所收敛,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建立尾矿坝、新建粗加工设备,将矿粉拉运到陕西潼关、河南灵宝进行精加工和青化等等。近两、三年,河水变清澈了,也有鱼类生存了。

听到这样的事情,先是为之欣慰,后是为之痛惜。由于防污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两家企业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已无力再添排污设备,时而生产,时而停止,无法正常生产。从这两家企业生产到转让,县财政基本没有获得收入,而当地环境、植被受到的种种污染却成了这里村民心里永久的痛。

多数环境污染举报虽然得到相关部门回应,但污染问题并未因之有所改观。

江苏淮安市淮阳区的被访者纷纷表示“环保局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没有办法”“都说企业已经采取了环保措施”“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方面就像醉汉喝酒一样,市长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其根源是无人问责,无人负责,大家都是得过且过,不能认真办事”。

在云南师宗县,“群众经常都在说,但政府没有明确表示要怎么做,听说要安排搬迁,但说了好多年了,现在都还在冒黄烟”。

江苏新沂市双塘镇的群众告诉我们,他们的举报“不但没有回应,镇政府还隐瞒上级,犹恐影响自身形象”,或是“虽然答应赔偿,但一拖了之,打发走就完了”“庄稼受污染致死的赔偿过,人有病的话活该,因为没法鉴定”。

江苏南通通州区群众提到,(政府部门对污染问题)“处理过但收效不明显”。

2.线索不足,媒体难有作为

6位群众选择了向新闻媒体进行举报,2位群众得到回应。其中1份记录显示,群众举报获得了一定成效——“电视曝光,地方政府通报促使其转改或托管”。另有一份访谈记录显示,这位向“焦点访谈”举报的被访者表达了作为举报者的无奈:“一位编辑要我提供一些数据和素材,但是咱们一位普通老百姓,无经费,无人支持,向哪儿去找数据。”

3.忍气吞声是常态

除了举报以外,民众应对环境污染的方式乏善可陈。

14份访谈记录显示,群众对污染表示“没办法”、“只能忍受”。如云南师宗县丹凤镇古城办事处大阿赞村的村民说“我们生长在这个村子里,躲也躲不掉,走也走不掉,又不可能搬家去哪里。”江西宜丰县澄塘镇彭源村的村民说:“又不能迁到别的地方生存,只能接受伤害,迫切希望政府和环保单位来管一管。”内蒙察右前旗一工业园区的村民:“有条件的都搬迁了,大多人无奈、等死。”

更多地区群众面对污染无奈采取一些“自保”型措施。

49份访谈记录显示群众正以“防护”为主,其中26份提到了“出门戴口罩”;20份提到会“尽量不出门”;14份记录提到“会尽力保持自身的清洁,少开门窗、种植物、保持家里卫生”等;10份记录提到以远离污染源的方式做自我防护,如“到外地串门,有搬迁的打算”、“牛羊转移放养地点”、“远离排污企业”等;

有7份访谈记录提到应以自我保健、加强自身免疫力为主,包括饮食上的“不吃水产品”、“购买蔬菜食用”、“不喝生水”,以及“加强体育锻炼”“多吃提高自身抵抗力的食物”“自我保健”“体检、备药”。

还有2份记录中提到“时刻关注相关信息”,以便随机应对。

只有12份访谈记录中体现出污染地区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自觉意识。

10位被访者以自觉环保的方式应对,包括绿色出行、不适用无法分解的塑料袋等,其中有2位被访者除了自觉环保以外,还会对周围人进行倡导,乃至“积极引导乡里邻舍不要乱扔垃圾”,但总体上来说,这部分被访者的态度是“自己能做到的尽量做好,实在不行只能等靠盼政府”。

有2份访谈记录体现出了当地村民在自觉维权基础上的自组织能力:除了自己向有关部门举报以外,会“组织村民齐去反映”。1位访谈资料表示,群众认为应该在必要时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