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污染土壤治理应紧密衔接建设规划 >> 阅读

污染土壤治理应紧密衔接建设规划

2017-09-22 11:11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的标准与其用途密切相关。对蔬菜基地、草地乃至耕地,为保证食品安全,应执行最高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果木和林地用地,标准可略为放松;而对建设用地,因为有水泥地面等物理隔绝,如果对地下水的影响可控,要求可以不那么苛刻。

由此可见,土壤环境质量没有绝对安全性可言,都是相对其用途而言的。因此,有学者建议,建设土壤中转库,一方面,保存必须开挖的珍贵的耕地表层土壤;另一方面,流转已经污染的耕地土壤,其不再适于农业生产,但转用于城市建设是安全的。有了这样的土壤库,就可大范围调配宝贵的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土壤的形成过程极其缓慢,是真正的稀缺资源,应该科学规划、统筹利用。

污染土壤的修复成本高,而且引入各种药剂后,对其的长期不良影响还无法预测,因此用化学法修复污染土壤必须谨慎。但按照有关规定,建设用地如果没有修复到合格标准,不得以“毒地”状态出让使用权。为了让这些土地转让业务能够成交,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不少应景式的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其论证不充分,但能应付治理效果评价要求,污染炸弹就此尘封地下,把隐患留给了未来。

土壤污染分布不均匀是绝对的,对污染地块的治理,完全不必掘地三尺,全部治理一遍。科学的程序,应是首先开展系统调查,绘出污染地图,再按分区分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划分细小单元开展治理。

查病情是为治病服务的,而治病要充分利用病情检查结果。这两者的对接,就土壤污染治理而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设规划先行,依据规划设想,分析土壤环境质量是否达到相应要求,再决定治理策略。另一种是先绘制污染地图,依据土壤污染现状,因地制宜,按治理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建设规划。

实践中,这两种思路都是可行的,取决于前期工作基础如何。不管是采取哪种模式,都应在计划开发的场地范围内合理调配土壤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治理工程量。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防止引入新的污染。

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较精细,污染土壤治理或土壤资源调配要与其相适应。可以直接利用的,进行物理转移就能满足要求。如果不能就地消纳的土壤,可异地处理。总之,要树立整体观念,通过合理的资源重组,以最低成本和最小的工程量满足建设用地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