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生态建设带来了国防效益 >> 阅读

生态建设带来了国防效益

2017-11-02 08:55 作者:戴楠楠、杨建荣、郝江震 来源:中国国防报 编辑:刘飞
分享到: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于生活在沙漠边的我们来说,这种感受更加直接。我们要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0月3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万亩林“五棵树”前,人武部部长胡建军正在组织民兵开展秋季植树动员。

胡建军告诉记者,内蒙古每年是春秋两季种树,现在他们要赶在上冻前种一批树并挖一部分树坑为来年春天植树做准备。这几天,民兵们集中学习十九大报告、回忆这里沙漠化的过去,畅想更美好的未来,植树的劲头都特别足!

的确,这里曾经是全国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媒体贴上“煤都”“鬼城”的标签;如今,这里市镇村落与绿树蓝天相映成景,生态、宜居已成为她的新名片。在生态实现逆转的背后,有着军分区生态建设“115工程”的贡献。内蒙古军区领导告诉记者,“115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由“黑”变“绿”,更有诸多的附加效应。

生态建设+扶贫攻坚

——农牧民钱包鼓起来

秋天是盘点收获的季节。今年,乌审旗嘎鲁图镇斯布扣嘎查的牧民巴音巴特尔收获尤丰,看着刚落成的新房,心里就是一个美字!

巴音巴特尔告诉记者,这样的好日子自己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门口就是漫漫黄沙,致富连路都不知在哪里。当军分区生态建设“115工程”推进到他家门口时,变化开始了。不仅沙地变成了林地,环境好了,而且通过国家和自治区两级补助,禁牧补贴、草畜平衡和林业补贴,群众实现了增收。巴音巴特尔家如今有林地3000亩、草场2100亩、耕地60亩,各种补助不少,加上养殖100多只绵羊和巴音巴特尔担任护林员的工资收入,幸福地实现了脱贫奔小康。

巴音巴特尔所说的“115工程”是鄂尔多斯军分区投身生态环境建设的治沙绿化工程。为改变当地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军分区要求每一个旗、区人武部治沙不少于1万亩,每一个乡、苏木武装部治沙不少于1千亩,每一个村、嘎查民兵连治沙不少于500亩。几年来,累计治理荒漠30多万亩,不仅带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根据国家对荒漠化防治“谁治理谁受益”政策,当地农牧民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扶贫攻坚战”打响后,内蒙古军区推广鄂尔多斯军分区经验,将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捆绑在一起抓。在全区团以上单位连续开展了帮扶一个贫困村、建设一片生态林、共建一所希望学校、团以上干部每人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的“四个一”活动。今年以来,内蒙古军区共帮扶贫困群众1884户4287人。

生态建设+战斗精神培养

——民兵打赢劲头足

在库布齐沙漠万亩林里,最著名的莫过“五棵树”景区,因为沙漠的第一抹绿就源于这里。

曾经,没有人相信库布齐沙漠能种活树。不少单位来了又走了,经费精力投了不少,可这里依旧是黄沙漫漫。1994年,杭锦旗人武部干部走进库布齐时,沙漠给了他们相同的“礼遇”。20多个汉子顶风沙、冒酷暑,肩扛沙柳苗,背水箱浇树,大漠孤烟,吃住都在这里。可辛苦一年的心血,在一夜风沙过后就荡然无存,不少职工掉了眼泪,甚至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种树了!时任杭锦旗人武部部长的王中强不愿低头认输,他带着王强、孟克巴图等5人,试着用瓶子种下5棵杨树,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绿色的希望。终于,奇迹出现了,五棵树在“死亡之海”扎下了根,人武部也在库布齐扎下了根。

从此,“五棵树”成了治沙精神的象征,军分区每年进驻大漠植树造林,都要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专武干部任职第一课设在这里;民兵整组和开训动员设在这里;遂行重大任务,官兵们也是从这里宣誓出发……而这种啃硬骨头精神也被植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过程。

2013年夏,东胜区发生洪灾,民兵应急分队成功抢救转移多名群众,受到干部群众赞誉。抢险中也暴露出民兵装备装卸载耗时长、队伍机动速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有人说,这是民兵遂行任务普遍存在的问题,等一等,看看上级如何解决。“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东胜区人武部干部职工拿出治沙的劲头自己钻研突破办法。经过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与地方科研单位和企业协调沟通,研究制作出了野战吊装平台、冲锋舟拖车和箱组化拖车,将原先十几人干1个小时的工作量,缩减为2个人10分钟就能完成!

生态建设+富民强边

——打造过硬民兵队伍

行走在库布齐沙漠,沿着109国道一路向西,不时能遇到农牧民定居点。杭锦旗人武部部长胡建军自豪地介绍,在荒漠化问题严重时,这些农牧民曾经背井离乡,这一片几乎成了无人区。如今,生态好转,村民回归,一度困扰人武部的征兵及民兵队伍建设问题也迎刃而解。

而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鄂尔多斯军分区坚持“专武干部军人化、民兵队伍军营化、民兵治沙军事化”,组织现役干部深入基层武装部,以民兵连队为单位,成建制地拉动民兵到治沙绿化现场展开造林大会战。为强化民兵“兵”的意识,他们给每个民兵连队制作了连旗,在治沙现场实行一日生活制度和准军事化管理,并要求每个民兵连队在植树期间做到:上一次国防教育课,组织一次专业技术训练,处置一次假想情况,进行一次民兵骨干比武,搞一期致富科技培训,开展一次“火线入党入团”的“六个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加快了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民兵工作中存在的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内容难落实的“三难”问题,强化了后备力量的组织纪律性和服从意识,而且很好地发挥了民兵生力军的作用,实现了绿起来与强起来的“双赢”。

近几年,加钢淬火后的民兵应急分队先后60余次参加防凌防汛、草原防火、“神舟”系列飞船残骸回收等重大行动,都圆满完成了任务。(戴楠楠、杨建荣、郝江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