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西溪湿地展现生态美 >> 阅读

西溪湿地展现生态美

2017-11-10 09:12 作者:周静 来源: 浙江日报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千里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秋意渐浓,西溪湿地的360亩芦花开始绽放。这几天,西溪湿地正举行2017西溪听芦节,众多游人登上秋雪庵弹指楼眺览,远山如黛,近水氤氲,芦花胜雪,令人醉而忘归。秋风起时,茂密的芦苇丛犹如雪花满滩,随着水波弥漫,上下一色,真可谓屋在芦花上,船入芦花里。

这样的美景背后,有赖于西溪湿地多年来对生态的重视。从去年开始,西溪湿地水质理化指标已稳定在Ⅱ类标准,核心区域透明度达到80厘米,浊度下降至15度以下。近两年多来,西溪湿地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在引入清水改善湿地景观、全力提升自身颜值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使自然净化后的优质水体,能够源源不断通过余杭塘河流入贯通杭州全城的京杭大运河。

西溪湿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不可多得的城中次生湿地。与其他类型的水质治理不同,西溪湿地的主要任务是在维护其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发挥湿地作为“地球之肾”的生态功能,从而使西溪湿地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自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西溪湿地通过实施“引水入城、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物治理”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西溪水质,做好了这篇治水的“生态文章”。特别是去年,西溪湿地根据西湖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做好了东穆坞沉沙池建设和湿地水环境保障等工作,使得湿地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水体感观度明显向好。

历经12年发展,西溪湿地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品牌”,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累计获得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等30余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生态环境逐年向好。调查结果显示,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无论是种群还是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维管束植物从2005年的221种增加到目前的685种,昆虫从477种增加到867种,鸟类从79种增加到175种,其他物种保持相对稳定且略有增加。西溪湿地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

这几天,西湖区投入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的面积达30公顷的西溪雕塑园(环西溪生态休闲带),在杭州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西溪湿地城中湿地、次生湿地的特色,推出了“最美杭州,灵动西溪”灯光小品秀。来自国内二十余家单位设计的灯光艺术作品在此集中展出,充分展现了光影与城市、光影与自然、光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和延长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和时间系统,使西溪真正成为了“人民的大公园”,让城市因西溪更美好。

按照西湖区发挥西溪湿地“生态核”的要求,西溪湿地以湿地为核心,构筑了“蜂巢式”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一园”(湿地公园)带多点,形成与湿地生态旅游休闲互补的产业结构;以“一区”(创意产业区)带多链,形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

未来,西溪湿地将继续围绕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和“国际级的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继续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等四篇文章,向中外游客充分展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