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政策 >> 生态 >> 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白山答卷 >> 阅读

【砥砺奋进的五年】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白山答卷”

2017-10-18 11:03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刘飞
分享到:

在两年前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有代表谈到,通过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吉林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野生动物逐渐回归。“野生东北虎现在有多少只?吃什么?”“种群能不能延续?”“野猪是在长白山一带吗?”总书记听了代表介绍后,提出一串问题同时勉励说,“这是好现象,关键是要遵循自然规律,把工作做扎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白山的发展非常关心,还深情地说:“长白山,我心向往之!”这不仅为长白山在生态发展上指明了道路,同时也提出了一份“生态考卷”。

这五年,长白山的建设者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戮力同心,扎根奉献,开创了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如今的长白山可以说是“水更清了、山更绿了、景更美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完好的绿色生态天堂,在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吉林新篇章,交出了一份精彩的“长白山答卷”。

长白山保护第一,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和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之源,也是北半球同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管委会自从成立以来,坚持保护第一、多措并举,常年开展“护蛙”“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行动,相继实施了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植被恢复工程、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等百余个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制定出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区管理规定》,严格入区管理;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技防设施,加快生态保护由人防向技防转变,保护区连续5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实施松花江源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100余项,“五馆一站”基本拆除,生态保护工程相继建成,生态恢复治理全面加强,建成集园林风貌、科研内涵、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长白山东北亚植物园,填补了国内东北区系植物园空白。举办三届“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发起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联盟”,并将联盟秘书处永久设在长白山,携手生态保护国际知名组织和专家学者向世界发出了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中国声音。“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生态恢复技术”等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开展生态资源本底调查,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2017年,长白山管委会决定开展对“长白山生态家底的彻底普查”,用两年左右时间摸清森林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调查、野生植物调查、菌类调查、底栖动物调查等五个方面调查。这次科研项目负责人黄祥童介绍说,这次开展的生态资源调查,是首次对长白山生态系统最为全面的一次摸底调查,本次调查新增加了森林资源本底调查和底栖动物专项调查两项内容,其他还包括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调查、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动物多样性调查和生物资源数据库建设。通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能够全面摸清长白山生态资源“家底”。

“红外线相机、温湿度记录仪等多种科学仪器普遍应用到本次调查中,这能够满足监测数据长期连续的完整性要求。”黄祥童说。在监测手段上,科研人员采用了样线法调查、固定监测样地等,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建设长白山动植物资源数据库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科研人员已采集到2000多份植物标本,并拍摄了大量影像数据,这对摸清长白山区野生植物的物种起源、资源分布有积极意义。

长白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能用孤立的理念进行科研和保护。本次调查专门将底栖动物纳入进来,就是一个生动例子。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动物群落,对环境改变反应敏锐,在环境监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科研人员通过对松花江、鸭绿江等长白山地区河流采集水文、水质和微生境指标,分析当地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能够为其监测、保护、管理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科学研究指导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带动科技进步。五年来,长白山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步伐稳健而有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发展与生态的统筹双赢。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逐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为加快长白山森林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长白山管委会五年来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为把长白山打造成“生物生长栖息保护地、人类休闲养生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五年来,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针对中华秋沙鸭营巢环境缺乏的关系到种群繁殖的问题,开展了人工辅助改善营巢环境的工作。通过人工巢合理布放,起到了增殖效果,也为将来扩大和修复中华秋沙鸭潜在繁殖栖息地积累了可行的经验。

如今,长白山管委会高度关注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纳入议事日程,自2013年起,长白山管委会立项专业资金扶持对中华秋沙鸭的保护,并在当年开展了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及种群数量的现状调查。了解了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状况及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华秋沙鸭的人工增殖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吉林省科技厅科研经费支持。

珍稀动物频繁出没,与保护工作密不可分。对长白山而言,一树一花、一山一水、万物生灵都是灵动的色彩,都是被保护的对象。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现如今长白山保护区成为中华秋沙鸭主要繁殖地,得益于长白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食源,而繁殖成功率是中华秋沙鸭种群繁衍的关键,关系到这个濒危物种的未来。

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了全面恢复,根据保护区蹄类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野猪数量为0.92/k㎡,狍子数量为1.08头/k㎡,种群数量增长30%和26%,而这将直接为野生虎豹提供充足的食物。

长白山作为东北地区的生态之根、三江之源,做好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对于长白山人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和谐美丽的家园是世代长白山人不变的信念,与大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共赢发展更是长白山人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