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文化 >> 品读 >> 辛亥元勋李书城的传奇人生 >> 阅读

辛亥元勋李书城的传奇人生

2011-10-10 07:51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134261
分享到:

为中共建党提供活动场所

中共建党之初,亟待建立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以推进革命运动。李书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寓所,变成中共早期组织的活动中心,使党的活动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不断展开。

李汉俊就是以李公馆为中心,向国内传输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资讯。1920年2月,李汉俊担任《星期评论》的编辑,这份刊物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与海外共产主义者联系的窗口。

同年春,《新青年》主编陈独秀落户上海,该刊即随迁沪上,陈独秀与李汉俊经常在李书城寓所中探讨建党事宜。4月,共产国际远东局派魏金斯基(化名吴廷康)到北京,后经李大钊介绍转赴上海,魏金斯基来沪后的大量革命活动是在李书城家中进行的。7月,为举办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积极分子会议,陈独秀、李汉俊等频繁活动于李书城寓所。为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李汉俊和在上海的陈独秀、沈玄庐以及北京方面的李大钊,以李书城和陈独秀寓所为活动场所,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并决定成立临时中央于上海。

8月15日,临时中央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工人阶级的刊物《劳动界》周刊,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李汉俊担任主编。李书城寓所实际上成为周刊编辑室。周刊的大部分撰文和编辑工作是在这里完成的。8月22日。经李汉俊参与发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渔阳里6号李书城寓所正式成立,接着又成立了外国语学社(设在李书城寓所),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与此同时,中共的第一个党纲也是在李书城寓所形成的。此间《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也大多在李书城的寓所进行。

李汉俊在上海李书城寓所中,还开展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联络工作,对于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和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启蒙发起和组织作用。

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马林受列宁委派到达上海,与李汉俊、李达在李公馆秘密见面,建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全国统一党组织。李汉俊负责筹备建立,在李书城寓所,他发出了寄往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以及日本留学生组织的信函,通知各派两名党员来上海,参加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夏,李汉俊同陈独秀、李大钊、李达、陈望道等15人,发起编辑《新时代丛书》,李公馆就是丛书的公开通讯处。

李书城是与中共长期合作共事的朋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书城在上海的家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李书城以自己特殊的政治声望掩护了中共早期组织的革命活动。

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做出积极贡献

1948年,李书城领导发起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敦促白崇禧与中共和谈,逼迫蒋介石下野,后赴湖南劝说老学弟程潜起义。

1949年,他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奔走呼号,在武汉权力真空时期,担当维护政治秩序的重任。同年1月,湖北省人民和平运动促进会成立,李书城被推选为主席团总主席。5月,武汉解放,李书城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军管会高级参议。此间他接到毛泽东亲笔信:“李老先生,见信后速来京共商国家大事。”之后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李书城登上天安门,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9日,李书城出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农业部长。1965年8月26日,李书城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83岁。

(来源: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全国十佳文摘期刊,2011年第10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