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党群教育实践活动 >> 最新报道 >> 雪域高原干群关系新赞歌 >> 阅读

雪域高原干群关系新赞歌

2013-08-12 06:26 作者:王恒涛 王恒涛 罗布次仁 文涛 等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lh
分享到:

服务寺院送保障

甘丹寺一年一度的“甘丹色唐”展佛日

 

西藏拉萨,旺古尔山,海拔4300米;甘丹寺,是山顶的魂,藏传佛教格鲁派始于此。

从拉萨出发,东行40公里至旺古尔山麓,沿着崭新的柏油路盘旋而上,大约半小时后,便可见这座金碧辉煌的“空中佛宇”。

7月22日,是藏历六月十五。这天清晨,当黎明划破云彩,一幅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巨型释迦牟尼唐卡便沿着甘丹寺羊巴坚大殿徐徐展开,6000余名朝佛群众或在大殿前,或在远处山坡上,双手合十、虔诚膜拜……甘丹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甘丹色唐”展佛日。

“甘丹色唐”展佛活动是甘丹寺每年三次重大佛事活动之一,302名在编僧人和25名寺管会干部为此整整准备了3天,清扫寺庙,更换香布,摆放贡品……分工明确,一丝不苟。

甘丹寺寺管会主任、党委书记拉巴次仁说,这么大型的公众活动,寺管会提前一个多月就向上级部门报备。怎么保证佛事活动的正常进行?怎么保障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发生紧急情况如何疏散?寺管会干部们为每一项工作都制定了详细预案。

寺管会,即寺庙管理委员会,是2011年下半年西藏为加强对全自治区僧人的服务保障工作而设立的机构。据了解,近两年来,近1.4万名优秀干部进驻全自治区共1787座寺庙,他们的职责是改善寺庙基础设施,落实各项惠僧政策。

藏传佛教格鲁派格西学位(相当于硕士研究生)获得者江央克珠是此次展佛活动的“总顾问”,同时也是甘丹寺寺管会委员之一。他说,驻寺干部进驻以来,承担了寺庙大部分的服务工作,如寺庙翻修、帮僧人办保险、组织僧人免费体检等。除参加大大小小的佛事活动外,僧人们免去了琐事缠身,可以潜心修学。

江央克珠拿出一份僧人的作息时间表向记者展示:每天早上7点,起床预习经文;8点至12点,随经师学经;下午13点30分至15点30分,辩经;16点至18点,继续学经……每月25日之后僧人们放假。

近年来,西藏出台各项惠寺惠僧政策改善僧人生活、修行环境。特别是在寺管会成立以后,西藏提出要为每一座寺庙通水、电、路、让每一座寺庙都有报纸、书屋,通广播、电视,僧人还有电影看,全面改善寺庙的基础和文化设施。而拉萨市还在此基础上实行“五加”,即寺庙有澡堂、食堂、垃圾储存池、温棚和一个卫生员。

解决全自治区寺庙的配套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2011年以来,西藏累计投入各类惠寺利僧活动经费8亿多元。自治区财政还补贴2600多万元,为全区2.9万多名在编僧尼办理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人身意外团体险,并每年免费为僧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甘丹寺寺庙管理委员会法宣社保处处长格米介绍说,去年政府不仅为每位僧人免费办理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为100多位家庭困难的僧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如遇大病,僧人可享受100%的报销额度,自己不用花一分钱;遇到小病小灾更方便,距离寺庙几百米处便是僧人的卫生院。”格米说。

记者沿着山路下行,来到甘丹寺卫生院,一进门,浓浓的藏药气味便扑面而来。僧人坚参是这里唯一的医生,他告诉记者,自从1986年入寺出家后,没过几年便被寺庙选派到拉萨的藏医院学习培训,学成归来后与僧人们一起筹建了寺庙卫生院。

坚参既懂外科,也懂内科,是治病救人的行家里手。他说,此前除了大医院来寺庙做定期巡诊,僧人们几乎没有固定的就医场所。这么多年来,不仅是僧人们过来看病取药,周边村民和朝佛群众也时常来此就医,“这里海拔高,有座卫生院,大家心里都踏实”。

不仅如此,如今甘丹寺僧舍中还配备了能接收到30多个频道的有线电视,寺庙还会定期组织僧人观看电影。久隐深山的僧人并未与世隔绝,信息化的便捷同样为其所享。尤其是年轻僧人,开通博客、微博和微信的并不在少数。

寺管会工作人员除了帮助改善寺庙的基础设施外,还经常为僧人及其家人办实事、解决具体困难。从去年开始,甘丹寺每位驻寺干部分别与一至十余名僧人结成帮扶对子,僧人凡遇大难小困,负责帮扶的驻寺干部便会出面解困。

“僧人家里的困难解决了,他们才能安心修行。我们不仅是僧人的朋友,更是他们的亲人,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谐之花才会常开不衰。”格米笑着说。

拉萨市委统战部长达娃表示,干部刚进驻寺庙时,个别僧尼曾表示不理解,认为会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然而驻寺干部们用他们的真诚和为僧人办的一件件实事感动了大家。(记者 许万虎 李远 薛文献)

社区服务暖民心

“游西藏不到大昭寺,等于喝了没放盐的酥油茶。”这是驴友们游历西藏的行语。

又是一个蓝天白云日,记者经过安检进入人来人往的大昭寺广场。只见信众手持转经筒悠悠前行,来自昌都、那曲等地的农牧民虔诚地在大昭寺门口叩着等身长头。游客忙着用相机捕捉难忘的镜头。新铺设的路面平坦整洁,两旁的藏式建筑焕发着勃勃生机。

“八廓街整修了半年多,现在比以前方便多了。”刚刚转经结束的白森老人,来到大昭寺门口便民警务站的椅子上休息,接过民警递过来的开水。

除了遮阳伞和供人休息的桌椅,便民警务站门前还摆放着轮椅、图书、雨伞、钳子、打气筒、急救箱等方便市民和游客的物品。一个失物招领柜里摆放着行人粗心丢失的身份证。民警胡为民告诉记者:“便民警务站24小时提供热水,并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和应急服务。”

“在拉萨绝对不用担心迷路,便民警务站可随时提供服务!”几乎每年都要到西藏的黄恒波在网上发帖向广大驴友支招:带上水杯,喝完了可到便民点续水,特方便!

常年在附近做布料生意的回族人马木萨说,自从有了便民警务站,商店晚上落下卷闸门就行,不用再锁东锁西了。出租车司机扎西说,过去晚上行车妻子有些担心,现在经常跑车到凌晨两三点,妻子也不担心了,因为便民警务站让大家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大昭寺警务站是拉萨市185个警务站之一,这些便民警务站每个站平均配备37名干警。警务站把拉萨市的服务管理分成一个个网格,形成了“3分钟警务圈”,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行人的安全感。从2011年起,西藏已在全自治区建成698个便民警务站。自从有了警务站,拉萨刑事案件下降了30%,治安案件也下降了50%,连交通事故都减少了。

今年82岁的白森是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通嘎乡强尼村人,他见证了西藏的过去和现在。40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拉萨,住进了现在的鲁固社区罗增坚参大院,鲁固社区围绕大昭寺周边。今年5月开始,老人每个月都能拿到900元的补助了。居委会每天都会派人把他屋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送来了藏桌、藏柜、电视等家具家电。过去的农奴现在说起政府的关心感慨万千,淳朴笑容绽放的皱纹堆积在黝黑的面庞上,使这位藏族老人俨然一幅经典油画。

帮助白森老人的是鲁固社区居民事务联络员边巴次仁。边巴次仁是第5网格的居民事务联络员。每天早上9点,边巴次仁就开始走访自己所管辖的13个居民大院、两个摊位和两家私宅,这里包括了藏、汉、维、回四个民族的同胞。他的工作是检查是否有消防隐患、道路是否畅通,并及时发现并上报居民的困难。

之前的走访中,边巴次仁发现白森老人孤身一人,并且经济困难,他家由于常年烧牛粪,屋顶已经被熏得黑乎乎的。边巴次仁把情况上报给居委会后,居委会班子10名成员当即决定每人每个月从工资里拿出50元救助白森,并且为白森申请了每月400元的救助金。此外,他们还花7000多元为白森配置了家具。

去年6月开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服务,鲁固社区以地理位置为基础,根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管辖面积等情况,将社区划分成5个网格服务单元。

79岁的老党员尼玛次仁说,这两年开始的网格化服务把工作细化到人,便民服务站的民警巡逻,社区干部走访,大院里的居民值班,治安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这里小偷不少,现在电动车、自行车随便放都没人偷。”

记者在鲁固社区的街巷里,碰到正在值班的黄强,他是第5网格的网格治安员。从小在拉萨长大的黄强说,除了巡查,他还要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消防监督检查,协助人民调解员在网格内开展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

走出鲁固社区,大昭寺的金顶在夕阳下煜煜生辉,赭红色的墙体鲜艳夺目。广场上,融入了转经筒、酥油灯、藏文“扎西德勒”等藏族文化特色的景观灯使这里的特色更加鲜明。在老城区保护工程中露出原貌的唐蕃会盟碑,给游人讲述着久远的故事,修葺一新的千佛殿则为信众提供更为宽敞的朝拜空间,盛世祥和的瞬间与永恒都定格在游客的相机里。(记者 张京品 王恒涛)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