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精准扶贫 >> 中国扶贫榜样 >> 琼中县:创新举措,坚决打好精准 >> 阅读

琼中县:创新举措,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2017-11-23 15:04 作者:李国清 来源:琼中县
分享到:

琼中地处海南中部山区,下辖10个乡镇、2个县属农场,境内有3个国营农场,土地总面积2704.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3.74%,素有“海南绿肺”“三江之源”“绿橙之乡”“黎苗家园”等美誉,是集老、少、边、穷“四位一体”国定贫困县。近年来,琼中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保护生态环境,做强生态旅游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传承黎苗文化,改善保障民生,建设生态县城”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每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部分指标增幅排名全省前列,2012年度市县考核评比首次荣获二等奖。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琼中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以基层党建为保障,推行“扶贫+”模式,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6年,全县脱贫3242户13395人,贫困人口从4.32万人减少到0.9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5%下降到8.7%;贫困村评议退出9个,从44个减少到13个,“五网”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省际交叉考核组充分肯定,年度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省第一。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压实领导责任。实行脱贫攻坚党政同责,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双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直接分管、分管农口副县长协助配合,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落实,推行“一把手”带头研究重大问题、协调难点事项、狠抓任务落实、开展检查督办的“四带头”机制,推动县委农办与县扶贫办合署办公,设立10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和100个村级扶贫工作室,逐级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大扶贫”格局。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1+13+36”脱贫攻坚制度体系(“1”即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纲要,“13”即年度实施方案及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十二个一批”子方案,“36”即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扶贫物资(种苗)采购等配套政策),夯实了脱贫攻坚制度根基。

严把动态管理,确保帮扶对象精准。

严把核查关。成立了10个抽查组、5个县委督导组和2个产业核查组,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问题集中办理月活动,共剔除1602户6484人、退出3300户13622人、新增178户647人。

严把管理关。逐级建立贫困户基础信息、“十二个一批”脱贫工程实施计划“两本台账”,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乡)有簿、县有档;采取“周记录、月更新”方式,对建档基础信息进行采集更新、逐项细化、统一录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清洗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建档立卡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充分肯定,全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在琼中召开。

打好帮扶“组合拳”,脱贫工程全面开花。

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深入开展“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重点围绕桑蚕、稻鱼共生等9类特色产业,按人均3000元标准将扶贫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建设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34个,推行“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全覆盖贫困户和自然村,率先在全省实行农村“三变”改革、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和带动奖补政策,深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2016年来,整合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86个,建成专业示范村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63家,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名,带动5212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农业产业扶贫经验在全国、全省现场会上作发言。

实施生态旅游业脱贫工程。全面推行“什寒旅游扶贫”模式,将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富美乡村、“奔格内”旅游村寨规划,整合资金3亿多元,升级打造10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5大旅游片区,打造什寒、堑对、合老等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带动贫困群众6600多人参与农家乐、民宿等业态。什寒村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实施基础设施脱贫工程。整合3亿元以上,重点实施农村“五网”升级改造、交通扶贫“六大工程”等,实现镇村道路硬化通畅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电网、互联网实现全覆盖。整合涉农资金4.8亿元,打造富美乡村112个。

尤其是大力推进危房改造,采取危房改造指标三年滚动超常规方式,对贫困户和富美乡村创建村庄所有农户不设指标限制,通过下放扶贫项目立项、危改宅基地测绘权限等办法,加快危房改造进度。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2766户,是省下达任务(335户)的8.26倍;2017年上半年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工建设2097户(竣工760户),占2017、2018年贫困户危改计划(1823户)的115%。

实施教育发展脱贫工程。率先在全省开展贫困生义务教育阶段“四免四补”、高中教育阶段“四免二补”、非义务教育阶段全程特惠性资助,分类发放生活补贴和助学金2743万元,解决5343名贫困生上学难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生100%资助。琼中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单位在全国教育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实施健康医疗脱贫工程。创新实行“一站式”结算、“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绿色通道”就诊、分类救治等机制,投入2121.12万元,筑牢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专项资金等健康扶贫“六道防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报销平均比例高于国家规定比例(90%)约5个百分点,经验做法在全国部分省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研讨会上推广。

实施金融服务脱贫工程。率先在全省推行农民房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整村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建立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政银保合作机制,给予贫困户10万元以下5年至8年全额贴息贷款,累计发放贷款4797户2.02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45%。“整村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全省推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五保户)、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补助,分类增发贫困家庭困难补助金20.59万元,发放残疾人护理、生活补贴金442人45.08万元,精神病人免费常规服药402名;强化扶贫开发、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311户848人,农村低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17户357人。

实施电子商务脱贫工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爱心”电商平台,建成湾岭互联网小镇电商运营中心、92个农村电商便民服务站,覆盖21个贫困行政村,琼中山鸡等60种农(副)产品去年线上销售总额达2285万元,受益贫困群众389户1629人。

实施转移就业脱贫工程。开发村级保洁、邮站快递等6类村级公共服务岗位2343个,推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6245人次;投入232.5万元,奖补吸纳贫困户就业的县内企业和自主创业的贫困户。

实施光伏发电脱贫工程。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和免费运维、贫困户自筹方式,重点扶持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累计投入498万元扶持602户贫困户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提高橡胶、槟榔、马占相思等公益林直补标准,累计投入135万元完成2462名贫困人口5791亩公益林生态补偿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292名贫困群众充实到山林防护、城乡保洁等岗位上,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脱贫。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程。对地处生态敏感区的营根镇百花村、红毛镇合老村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合老村44户165人已完成整体搬迁,百花村新安置点已开工建设。

加强策划管理,项目安排精准到位。

实行“贫困户自主申报、村委会统一收集、乡镇筛选公示、县级审查核定”模式,建立扶贫动态管理项目库,储备项目527个。对扶贫项目实行极简审批、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快审快办,将扶贫种苗采购、带动奖补资金发放及2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等权限下放给乡镇,实现最大限度的行政审批和最大便利的为民服务。2016年来,扶贫项目竣工292个,正在实施235个。实行“红黑名单”制度,通过网络媒体公开项目申报、立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流程,确保项目监管常态化、多元化。

狠抓整合监管,资金使用高效安全。

建立每年不低于20%增幅扶贫开发财政投入机制,将扶贫资金使用权限下放乡镇,整合专项扶贫资金和富美乡村、兴边富民等39项涉农资金3.93亿元,打捆集中使用,变“撒胡椒面”为“攥指成拳”。率先在全省推行“PPP模式”,与省农发行、省农信社分别签订授信100亿、50亿信贷资金,实现扶贫资金投入多元化。同时,定期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培训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突出党建引领,厚植永续脱贫动力。

实行“党建+扶贫”模式,推行“县领导驻点、乡镇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四级联动帮扶,先后选派3019名干部开展“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第一书记”等工作,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启动“领头雁”培养工程,每年安排500万元开展村集体经济创业致富项目竞赛,累计投入993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41个,惠及贫困村16个、“空壳村”13个,打造“创业致富示范基地”10个、“领头雁”50名,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党建+扶贫”经验在全省第三季度党建会议、全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

强化督查问责,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出台乡镇、县直部门、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三大考核办法,制定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和年度报告制,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的5个县委督查组、2个产业核查组和2个巡察暗访组,实行“月督查通报排名、季分析研究、半年总结、年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集中督查、明察暗访,对措施不力、进度滞后的,全县通报批评;对连续两个月进度排名后两位的,进行约谈;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严肃问责。

通过积极探索、深入实践,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有益启示。

抓好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前提。琼中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和头号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县、镇、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决策部署,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帮扶部门具体抓,各级班子共同抓的良好氛围,做到脱贫攻坚在一线指挥、一线决策、一线推动。实践证明,只有加强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抓好脱贫攻坚,科学规划是基础。琼中县把规划摆在“龙头”位置,全力抓好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和实施。为确保脱贫攻坚一张蓝图干到底,琼中在充分调研544个行政村和借鉴贵州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脱贫攻坚规划纲要、年度实施方案等。针对扶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慢,出台《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规定,推动2016年涉农资金、专项扶贫资金支出排名全省第一,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支出比省定预期(49%)高13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只有谋定而后动,务实编制好规划,才能保证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抓好脱贫攻坚,群众参与是保障。琼中县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在中小学开设“小手牵大手”脱贫生涯规划课程,办好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表彰致富带头人、脱贫之星40名,戴红花、发奖金,树立正面激励导向,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践证明,只有转变群众观念,变“让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干部看、群众看”为“群众干、干部帮”,才能确保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抓好脱贫攻坚,基层党建是根本。琼中县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精准扶贫,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调整不适宜担任贫困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党员带头、干部带动、群众主体”的扶贫模式,真正做到党建扶贫两结合、两促进。实践证明,只有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使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