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人物 >> 用“良心”对接内地与新疆 >> 阅读

用“良心”对接内地与新疆

2014-12-26 16:42 作者:李坤晟 陈姣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hanhaochen
分享到:

依然是媒体人

阿穆负责采购,刘敬文负责销售。来新疆之前,刘敬文曾在深圳《晶报》工作6年有余。按刘敬文的设想,维吉达尼绝不能简单地贩卖产品,它应该是一个以新疆农民、生态农业和农产品为主的媒体。

刘敬文出生的广东湛江农村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做肠粉的阿姨就是看着我长大的,她哪好意思在肠粉里面放不好的?我很怀念那种温情脉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于是,维吉达尼在每一份产品里都放入了“农户身份证”,购买者在享用的美味时,不再笼统地以“新疆人”称呼干果的生产者。他们知道这个产品是谁种的、谁晾晒的,有着怎样的故事。

吐迪·马木提老人今年71岁,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从来没有离开过兰干乡。前两年,当货车司机的儿子在市里租了一套房子,把老人接到市里住。但老人很快又回到村里种地。他说:只有农村和土地才适合我。

老人说,他比其他同龄的人看起来要老很多,除了年轻时候辛苦之外,还因为那时候自己脾气暴躁,脾气不好就容易伤身体。老了以后,自己成了家族的长辈,很多事情还得要自己来做决定,再也不能用暴躁和冲动来解决了。

马木提老人说,现在我悟出来了,做一份好杏干最最大的窍门是需要好脾气。“脾气好,有耐心,细心地照顾杏树和晒制杏子,就能收获好的杏干;脾气暴躁,制作出来的杏干也会不好,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

但老人种杏树和晒杏干的热情一丝没有消退。1986年,马木提老人第一次种了杏树,27年来,老人已经成为乡里晒制杏干的高手。每次说到杏干的制作技术,老人都滔滔不绝……

这是农户档案编号0130000028的马木提老人的故事节选,刘敬文给文章起的标题是《好脾气才能做出好杏干》。配上照片,一位朴实的维吾尔老人对传统与自然的坚持跃然纸上。

刘敬文的团队从一开始就为合作农户建立详尽的农户档案,并且将农户档案和农户故事写成不同角度的微博、微信,加以传播。

他们会在产品中附上一张用农户照片制成的明信片,上面印着一句农户的签名留言:

“这一袋杏干是我亲手种的,很高兴你喜欢。我自己也喜欢吃,祝福您。我是新疆喀什的艾尼江·乌斯音。”

有时候,一些客户会将这张明信片寄回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是纽约、东京、巴黎。

“日本与新疆隔着千山万水,却能因良心干果让我们结缘。现在是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想必喀什的杏花也一样美丽……”

“大叔大婶,远在纽约,依然记得杏干雪菊的味道,真美。想对你们说,感谢你们的辛苦劳作,喜欢那春风般纯朴的笑脸。同一个地球,我们是兄弟姐妹,祝福你们!”

维吉达尼的小伙伴们把这些回信翻译成维语念给农户们听,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把自己的干果交给巴扎上收货的商贩数钱走人是千百年的商业规则。不懂汉语,从没接触过互联网的喀什农户们从没有想到自己的劳动果实真的能漂洋过海,也从没有想到自己的辛勤劳动还能收到来自千里之外的赞誉。

刘敬文说,“我们最在乎的是人。”在传统农业运作里,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纽带被分割,离土地太远。一旦让消费者越过岩茶、杏干、蜂蜜,了解那些农户的故事与人情味,便会自然而然让农产品与自己形成信任关系。

在12月12日北京的宣传活动上,刘敬文向在场观众讲述了小圆枣的故事。某天,刘敬文和社工在寻访会制作维吾尔传统乐器民间艺人的途中迷了路。路遇热心的阿吉老人帮忙带路,还邀请一行人去家中做客。老人家里堆满了小圆枣。小圆枣是当地一种野生枣。枣树多为二三百年的古树,因为经济价值不高,当地很多人将他砍掉,改种其他作物。

刘敬文劝阿吉老人种内地引种的大枣,老人告诉他,在他小时候曾肚疼到天翻地覆,母亲摇下小圆枣,用热水泡开给他喝,连喝几天好转了。祖父去世前告诉他,这树有神性,砍不得。

2013年,小圆枣成为维吉达尼公司的商品。它被密封进透明圆罐,放在网店里向全国售卖。2014年,维吉达尼推出了“南疆圆枣古树林,我来养你”淘宝众筹项目。一千多棵小圆枣树被数百名客户认养。农户们觉得很新奇。把枣树护理好了,就不用发愁别的事情。可惜的是,如今阿吉老人已经去世。

“我现在的工作和以前没有很大的区别,就是把喀什、新疆农民的生活情况告诉大家。他们说我是讲故事顺便卖东西,所以,我现在也算是媒体人。”刘敬文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

我们的嘴巴和胃不会说谎

怀着支援的初衷踏上新疆的土地,现在刘敬文却强调他和农户间的平等关系。“很多人问你们是不是在扶贫?我从来没有把我们自己定义成扶贫。他们种红枣、做杏干,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不需要同情。”

刘敬文在到新疆之前就读过伊斯特利的《白人的负担——为什么西方的援助收效甚微》。书中指出:援助者通常大包大揽提出庞大的计划,忘记了当地的贫穷是政治、社会、历史、制度、技术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问题。而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通常是一些认为自己不了解情况,实地调查,发现一个具体问题,设计创新解决办法,并且最为重视本地化的人。

刘敬文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维吉达尼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农户把东西种出来,而且质量达标的话,我们帮他卖出去。“比起资金的援助,他们更需要公平地进入类似互联网这样主流经济形态的机会。”

2013年5月1日,维吉达尼发起了农民合作社。合作社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签约农户优质农产品,每年还给农户提供利润分红和农业技能培训。

刘敬文对本报记者说,如果维吉达尼能让农民受益,那么,在城市工作机会稀缺的时候,回归土地将有可能成为当地年轻人的选择。阿穆的大哥努尔麦麦提·吐尔逊是喀什市英吾斯坦乡党委书记。他说,现在投资和项目进来后,农民有了市场经济头脑,开始忙着挣钱。维吉达尼农民合作社现有2000户合作农户,遍布新疆南北。刘敬文的目标是做到20000户,达到全疆农户的1%。

刘敬文曾问阿穆,为什么我们的事情做得那么顺利?阿穆回答,因为真主保佑。刘敬文的理解是,他们的初衷都是出自一个善念——把维吾尔农户的好东西分享给跟自己一样的人。

“我们要用我们的柔软、温暖、真诚减少外界对维吾尔人的偏见。”刘敬文对本报记者说,他在喀什这三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恶意的眼神。

2011年7月,刘敬文走出喀什机场,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他坐上一辆出租车,司机买买提只会一点点汉语,可是他的热情一下子让刘敬文感到很温暖。第二天晚上,刘敬文去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没有车回来。他试着拨了买买提留下的电话号码。半小时后,买买提开着空车赶到那个偏僻的村子,把刘敬文接了回去。这是刘敬文认识的第一个维吾尔人,也是他喀什生活的开始。 (记者 李坤晟 实习生 陈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