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半月谈

首 页 >> 观点 >> 人物 >> 王石的方法论 >> 阅读

王石的方法论

2013-05-22 16:54 作者:王燕青 张欢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编辑:tianye
分享到:

王石、郁亮和万科

在哈佛刚刚安定下来,王石换上美国手机卡,他给几个人打了电话,包括郁亮。48岁的郁亮是万科公司总经理,在这个位置已经坐了12年,被普遍看作王石的接班人。

2012年10月,“红烧肉”事件再次让王石处在舆论的风暴场中。郁亮有一些担心,他亲自与一些媒体高层和地产圈有话语权的公众人士沟通。

王石给郁亮交了底儿:他惹上了这件事,如果对万科有很大的影响,他将当即跟万科进行切割。

“他们这种关系放到别的企业都不适合。”新浪乐居华南区总经理李咏涛觉得万科的交接过程“略长”,让外界出现了太多对王石、郁亮关系的猜测。尤其是王石游学哈佛期间,万科进入了“郁亮时代”。

李咏涛认为“王石对万科的贡献,更多是在早期创立和后来的从多元化到专业化(方向的确定)”。

王石被普遍认为极具英雄主义情结,这种内在情结的外化就是做了很多看似和企业发展无关的事情。深圳地产圈资深人士尹香武认为这是王石作为企业创始人的风范:“这是王石的担当,所以他经常有一些施惠型的考虑。”

“王石为什么会对精装修感兴趣?(因为)他感兴趣的是环保、社会责任。”李咏涛认为王石的许多决策往往站在企业经营角度之外,比如时代使命感和人文情怀。

在此驱动下,王石成功赋予了万科企业价值观。退出一线,但他给万科定下了三大发展战略:住宅产业化、精装修和国际化,而且非常坚持。

在王石的概念里,在万科提速既成事实的前提下,保证品质显得更为重要。他给万科品质上了双保险:住宅产业化和精装修。

“住宅产业化放在正常环境下,应该是社会共有的技术,不能被万科一家独享。但是中国的环境很特殊,(现在只有)万科一家在搞。”尹香武认为在王石提出这么宏大的概念后,需要一个解决当下执行层面问题的人。

王石选择了郁亮。尹香武将他们二人比作“东家”和“掌柜”。与王石“站在山顶说话”的姿态不同,“郁亮更愿意跟大家打成一片来达成目的,更愿意笼络大家然后再改变大家。”郁亮将王石指明的方向倡导为“三好口号”:好房子、好服务、好邻居。“郁亮在说同一个事情,但是他是顺毛捋。”

不管日常事务,并不意味着王石不掌握内部情况。得益于现代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系统,王石随时随地可以了解万科的运营数据。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他都会看20至30分钟万科内网。

在执行层面上,郁亮给万科注入了高效的组织管理、严密的市场风向把控和超强的执行能力,这让他在2010年推动万科提前完成“千亿计划”,但王石对此并不以为然,他在公开场合提醒:“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王石下死命令要求万科2011年“销售额不允许超过1400亿元”。

2011年,万科高管团队动乱,徐洪舸、肖楠、刘爱明、袁伯银4位副总裁先后离职;项目陷入困境,产品陷入品质危机,深圳金色领域业主发起了维权活动。2012年,万科内部问题仍然在发酵:万科重庆总经理邢鹏辞职、“安信地板”令万科品质蒙羞。

外界将最近两年万科的问题归结于王石的离开。他不以为然,并坚决否定重掌万科的猜测。他的逻辑是:“我接手一两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他不行,你再维持两年,将来还是不行,如果他行,你接手了没法证明。”

这些问题的爆发正是万科进入“千亿俱乐部”门槛的试金石。王石愿意在万科扮演指引方向、把控节奏的角色。

“你们都没注意到,我到美国两年半,但是万科的国际金融平台是3年前开始投入建立的。”在同行们抢夺千亿俱乐部门票时,王石已经跳出技术层面,为未来提前布局。他认为房地产说到底是金融问题,“将来的房地产市场,没有几千亿的融资平台,你只是一个打工的。”

“万科早期做房地产信托做了很多尝试,而且最早上市,B股转H股,房地产行业里面所有的金融创新基本上都是万科先做。”李咏涛说。

财务背景出身的郁亮在金融领域有极强的理解力和操控力,从2010年开始,万科就开始筹划收购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并且开始到世界各地考察合作项目。2012年,万科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南联地产,更名为万科置业(海外),控股收购了28家房地产企业,税收、利润、ROE(净资产收益率)均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在哈佛游学的王石推动了万科国际化进程,顺利与美国铁狮门、香港新世界地产签署了合作项目。除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转型、客户的转移之外,王石更多考虑的是平衡投资风险,他将万科未来的投资版图划分为:华南、华东、环渤海湾、中西部以及海外,而海外市场也有可能细分为北美市场、欧洲市场、新兴国家市场。

在全盘方向性谋篇布局之外,王石始终保持着与万科“若即若离”的关系。

“这就是王石的英明之处。他很早意识到把个人的因素降到最低对企业才更有利。”李咏涛说。王石要给万科注入一种DNA,而不是仅凭个人魅力。

“我不喜欢从意识形态考虑问题。”王石的方法论是:一个长期不在公司的董事长还能把公司做得那么好,威信还那么高,才是本事,这也是王石对万科的初衷。他始终认为,万科只是他的一个作品,而且是一个团队作品。

这种自信,让王石毫不避讳谈起他和郁亮的关系。“如果一切都是顺着我的,我不会用郁亮。”王石允许存在不同意见,乐见下属否定自己,这是他的经营哲学。“没矛盾还有意思吗?”

他深知“人走茶凉”之意:在位时,人人恭敬有加、热情歌颂;一旦离开,各种矛盾、各种攻讦。所以在对万科发展至关重要的两代掌门人传承问题上,王石完全信奉“阳谋”:以理服人,不以权术整人。

“王石信任郁亮,郁亮也越来越强大,他们互相离不开。”李咏涛如此描述王石与郁亮之间的传承关系。

“王石代表的万科和郁亮代表的万科有差异,但是也有很深的传承关系。”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认为这种传承更多体现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上。尹香武认为,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承会给郁亮带来很大压力:“坐到这个位置上,他没有王石在引导,没有王石在看方向,这对他产生很大影响。”

王石喜欢登山、降落伞和赛艇等更富挑战性的运动,而郁亮推崇自行车和长跑。现在他也开始登山。此刻,他正在挑战珠峰——他的前任曾经一举成名的地方。王石说会主动打电话给郁亮,提一些建议。比如,悠着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