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专栏>正文

投资自己,做最靠谱的人生“操盘手”

2018-05-23 11:01
来源:半月谈

     

有了钱,你会怎么投资?没有钱,是不是就不用投资?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金融训练,没有时间全职在家研究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也没有什么内幕消息,搞不清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甚至对最新公布的宏观数据也记不清楚。

我们尽可能地利用手边的资源整合信息。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有一只被严重低估的股票(或者其他金融产品),你认为它在短期内一定会上涨。

你环顾四周,不由窃喜,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骄傲,你果断地买下这只股票,等着它的逆袭……

但此时,你有没有想过,和你对弈的那些人可能是第一流的金融人才。

他们身经百战,每天都专注地盯着一种金融产品在研究,

他们不放过市场上任何一条信息,

他们有团队有组织,有资金实力,

还有超级计算机的帮助,

以及诸多管理工具来帮助他们克服人性在投资上的弱点……

凡此种种,你还是认为你的赢面很大吗?

这就好比,你坐在路边一个餐馆里吃饭,你发现外面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一张百元钞票,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冲出去把钞票捡起来?

换成是我,我很想去捡。这100元是我的发现,街上那么多人,竟然没有人发现,我发现了“宝”,还不赶紧把它拿到手?

但我也知道,有两种人可能不会去捡:一种是像笑话里说的,1秒钟可以赚1000美元的比尔·盖茨那样的有钱人,他们不屑或者不会浪费时间去捡;还有一种就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认为街上人来人往,如果真的是张钞票,肯定早就被人捡走了。换句话说,经济学家认为对于钞票而言,来来往往的街道是一个“有效市场”。

在有效市场里所有机会都会迅速被人抢占,一张百元大钞不太可能“静静地躺在那里”等着被你发现。

这跟运气好坏无关,跟眼神好坏无关,这是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街上行人足够多,不太可能发现不了钞票。

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上文中那支被低估的股票,如果它的股价真的被低估了,早就有公司下手了,不可能被我等业余股民抓住。

我们也不要侥幸地认为,自己“引以为豪的发现”比那些专业人士的辛苦研究要厉害。

那是不是应该把投资这件事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毕竟相较于普通人,专业人士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会运用更强大的分析工具。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前提是,你得付得起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服务费。

这些在市中心最高档写字楼里工作的专业人士,帮你托管资金收取的费用是非常高的。

一般来说,高净值客户定义是流动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但就算是流动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下的非高净值客户,每年的管理费也要超过2%。

你每年的投资回报才多少?如果被专业人士拿去了2%,原本8%的年均回报就变成了6%,这样连续40年复利式投资,你的投资总回报率将从21.7倍“腰斩”为10.3倍。

如果你放弃“百万俱乐部”的高端服务,转向专业机构出售的理财产品。

你是否能保证在详读过产品说明、咨询过理财经理后,可以完全搞得清楚,你购买的理财产品背后的这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信托等各种通道的层层嵌套究竟是怎么个构造。

虽然他们自诩能给你带来价值,但你却无法验证,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每一层通道都会薅走一层羊毛,到头来你的“羊”只会越来越瘦。

说得露骨一些,专业人士、专业机构赚的钱都是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不要觉得不公平,你完全可以抽身于这场游戏。你把主动权交给别人,就难免被人鱼肉一把。

当然,只要是价格完全由供需平衡决定的有效市场,基本上都是零和游戏,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买卖双方,既不会感到占了便宜,也不会感到吃亏。

股市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有效市场。

就在农历新年前一周左右,A股市场在好几个交易日里持续下跌,最高下跌超过400点,跌幅一度超过10%。

一时间股吧里、朋友圈中哀鸿遍野,有不少人骂股市是“绞肉机”,大过年的还要强势割一轮“韭菜”,还有一些人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前期看好的“白马股”为什么会变成“黑天鹅”。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市场上都在亏钱,但其实总有一些人获得了阿尔法(超额收益)。

虽然这种机会在有效市场里很难被发现,但还是有技能超群的人能找到这些机会。

是的,不是市场不留情面,而是越有效的市场,任何新信息都会立即体现在价格之中,任何人无法做出更好的预测。

盛理达资产管理集团首席执行官毕世杰说过,在正常的环境下,当市场上涨时,你不用多想就可以获利。

真正的考验是,你是否做好准备应对市场调整或未知事件。

在他看来,没有单一、理想化的路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众多选择中精挑细选,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谦虚的态度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

人生是一场长跑,我们追求的投资回报,不是一时的暴利、一时的得失,而是最大化的回报总和。

我们比的不是瞬时的闪耀,而是笑到最后一刻的荣耀。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从1919年就开始其投资生涯。

一开始的投资并不成功,曾背负大约2万英镑的债务,但到了1937年,他的资产总值已经增加到50万英镑。

在他为国王学院基金操盘的那些年里,年化超额收益率大约为14.5%,远远跑赢了大盘。

在凯恩斯看来,投资要想成功,必须有足够长的决策视野。短视的人是无法发财的,没有耐心的人也赚不到钱。

“随着时间流逝,我越来越相信,投资的正确方法就是把大部分资金投向那些你多少了解其业务,并充分信任其管理团队的企业。”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克里斯·萨卡(Chris Sacca)。

他是美国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之一,他曾经在Google担任过部门经理,并在Twitter、Uber、Instagram、Kickstarter等公司创业早期就进行了投资。

萨卡认为,投资是很危险的事情,他不会轻易投资陌生人、投资不熟的领域、不分阶段地投资、不分领域地投资。

他知道,风险投资人需要很多知识,对各行各业的情况都得有所了解,如果现有工作能够提供的视野非常有限,那就必须主动出击。

在他看来,投资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主动权确实很重要,因为你投资的市场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你无法干预;你投资所处的生命周期,会叠加到经济冷暖、全球兴衰等多重周期上,你无法确定。

只要你投资的都是身外物,总有许多的因素你不能掌控,因此唯一可以确定的投资,可能只有投资自己。

你是自己人生当仁不让的“操盘手”,你人生中每一次真实投资,不仅关乎财富的保值增值,更是你对自己生命周期了解、平衡和把握的过程。

你越是了解你自己,越能从容面对与风险的不期而遇。

所以,在充满变化和未知的世界里,与其纠结于投资的复杂性,不如集中“火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修养。

你在20岁时,投资激进,多尝试、多学习;

你在40岁时,财富积累达到顶峰,对风险有一定承受能力,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以期赚到更多的阿尔法;

在60岁时,稳定是第一位的,你告诫自己“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任何风险和泡沫最好都不要碰……

你不断地投资自己,终于有一天,你不再为某一次投资得失耿耿于怀;

不再迷信于专业人士的高见,对各路专家的立场、风格、利益所在和门户偏见有个基本了解;

你因为有了知识、见识,而敢于拿主意。

因为长期投资自己而获得的知识储能,足以支撑你每一次面对难题时做出判断。

这个时候,你对投资的认识,已经从iPhone4升级为iPhoneX。

你未雨绸缪,不再慌乱,你在处理风险时更有定力。你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即便也有独上高楼时的孤独,但你明白这正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步。

你不禁感慨,原来搞懂了投资,也就洞悉了人生,说到底“投资自己才最可靠”。

假如人生好比量子力学,周期叠加、世事难料,那么投资就像是薛定谔的猫,我们不断精进自己,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这是好的投资,还是不好的投资。

既然无法做到什么都了解清楚才行动,那就大胆假设,坚定地投资自己,随时准备调整。

这让我想起电影《无问西东》里的那句台词: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作者:潘晔)


责任编辑:刘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