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以全局思维促全域旅游 以全域旅游塑山水名城——看全域旅游的“武宁思维”

2020-09-01 16:29
来源:新华社


城即景、景即城、景城一体。初秋时节的江西武宁县城,山如黛、水如烟、树成荫、花烂漫,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

近年来,武宁县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全局思维深化“六条风景线”建设。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环境建设“多维发力”、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山水武宁营造了“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大旅游环境,构建了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802.9万人次,同比增长20.1%;旅游综合收入达66.7亿元,同比增长24.8%。

景区景点“串珠成链” 焕发旅游“乘数效应”

武宁,一座人在画中的城市。

清晨,县城滨湖两岸绿树葱葱,花鸟成群,人们悠然自得。傍晚,徜徉于山水广场,湖面微波粼粼,水天一色,别有一番风情。

“我们生活在大都市里,压力比较大。武宁的山好、水好、生态好,到这里来度个假,感到十分舒心。”游客杜罗建说。

近年来,武宁以“山岳武宁、水上武宁、夜色武宁、乡村武宁、康养武宁、空中武宁”六条风景线为主轴,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武宁之窗、西海明珠、朝阳湖公园等亮点工程先后建成;茶场、棉花山、北湾半岛等乡村旅游线路不断成熟;千年红豆杉、月坑口、冷水窟等8个景点建设正在“扫尾”……

“串珠成链”,抱团发展。六条风景线不仅将武宁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在了一起,也让武宁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抢占先机,焕发了旅游的“乘数效应”。

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武宁大力推进“幕阜风情”和“九岭风光”两条景观廊道建设,投入约2亿元打造“武宁之窗”城市门户风光带,建设了四大功能分区和八处景点,通过16公里生态慢行绿道串连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运动等于一体的城市环湖健康生活圈。

同时,武宁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乡村当景点打造,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用旅游理念来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把旅游元素全面融入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建成一个新村点,就成为一个景点”的目标。如今,整洁舒适、配套完备的乡村,正成为市民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升级,武宁民宿经济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武宁先后开发了高山避暑型、滨湖度假型、乡愁记忆型等多款民宿品牌。截至目前,全县打造了精品民宿30余家,2019年营业额达8000万元,带动一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全域旅游效益不断显现,正成为推进全县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2019年,武宁新增国家3A级景区2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村1个,先后荣获“中国最美县域”“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县”等称号。

“大山大水孕育了武宁,好山好水造就了武宁。”武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广松表示,发展全域旅游关键在项目,一个个景区项目既是城市景观,又与民生息息相关,在城市变美的同时,群众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环境建设“多维发力” 提升景区“颜值气质”

武宁,每个景区都有“颜值气质”。

“一进入景区,你就能感受到变化,道路两旁栽种了花木,布置了一些景观小品,不仅提升了景区‘颜值’,也提升了游客体验感。”经常来武宁游玩的游客江娟娟说起长水景区的新变化,竖起了大拇指。今年以来,长水景区围绕4A级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改造的内容包括旅游交通、沿线景观、特色文化、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

武宁的气质,不仅得益于自然之美,更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近年来,武宁“全域共建”“全业共融”“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日渐清晰。为全面助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武宁以提升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开展精品项目打造工程,并推进景区沿线环境提升工作。阳光照耀29度假区、鲁溪洞、神雾山等各大景区沿线,均严格落实了长效管理养护机制,景区沿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武宁开展了以洁化绿化美化、污水垃圾处理提升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域环境整治。其中,主要景区、旅游廊道沿线、旅游村镇周边实现“洁化绿化美化”,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经营户全面实现“改厨、改厕、改客房、整理院落”,旅游景区、村镇实现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实现雨污分流。

在游览服务上,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武宁不少景区新增了全域旅游全景图、导览图等标识标牌。景区厕所也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升级,并实行了编号挂牌规范化管理,既方便了游客,又提升了武宁城市形象。

在配套设施上,西海燕码头、滨水广场、飞乐航空营地等均设置了自行车租赁点,游客可租赁自行车游览景区,体验小城慢生活。

在信息化建设上,武宁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西海湾景区智能检票系统投入运行。

在人才培育上,邀请专家对90名持证导游、200多名景区酒店工作人员及民宿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新招录景区导游67名,旅游人才支撑力度不断提升。

“精细化服务,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一环。”武宁县委书记杜少华表示,以发展优质旅游为目标,不断做优旅游发展环境,武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养、学、闲、情、奇”等新老旅游要素,全面完善设施配套,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发展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旅游产业“跨界融合” 构建全域“产业链条”

武宁,“跨界融合”的旅游业态加速形成。

为让旅游产业发展有成效、有突破,武宁把全域旅游观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推动旅游业态多领域拓展延伸。

从编制《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到出台《武宁县全域旅游发展奖补办法》,从印发《武宁县民宿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到制订《武宁县民宿扶持和管理办法》,武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产业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奖补力度,保障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同时,武宁扎实推进《关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完善“各行各业+旅游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对于景区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武宁不断深化“文化+旅游”理念,成立了全省首家院县合作共建的旅游规划研究机构——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武宁分院,并通过举办木吉他国际文化艺术节、山水武宁帐篷节、美食节等文旅节庆活动,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提高游客在景区的参与度,武宁还大力发展繁荣夜经济。武宁剧院成为首个纳入全省剧场联盟的县级剧场,完成芭蕾舞剧、音乐会、话剧等高水平演出21场,大型实景水秀《遇见武宁》演出294场。

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

此外,武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快速推进情缘谷、西海荷湾等农旅融合项目,将澧溪消夏节、鲁溪辣椒节等农业节庆活动融入旅游元素;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持续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成功打造了武宁旅游专属IP。

“随着旅游产业纵深化发展,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但‘+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产业市场的拓展与升级。”杜少华表示,武宁正以“+旅游”思维,向“全季、全业、全域”拓展,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游到四季游、从一业旺到多业旺,实现“处处皆景点、全域可旅游”。(沈玉婷)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