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两会看重庆)重庆石柱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道

2020-01-13 16:15
来源:半月谈网

石柱高品质莼菜生产基地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视察调研脱贫攻坚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为石柱县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特别是2017年7月中旬以来,石柱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贯彻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坚决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9年4月,石柱县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7.91%的成绩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10月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截至目前,石柱县已累计实现85个贫困村、17237户62434人脱贫,未脱贫339户847人,贫困发生率0.23%。

精准谋划,健全“五大体系”

健全攻坚责任体系。构建“1个领导小组+33个包帮攻坚小组+33个乡镇突击队+222支驻村工作队”攻坚责任体系,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人。

健全扶贫政策体系。精准对接上级扶贫政策,结合实际制定1个总体规划、3个指导性文件、16个行业指挥部行业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扶贫政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健全要素保障体系。坚持精锐出战、因村派人,精准选派驻乡驻村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干部;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建立16个行业扶贫指挥部提供技术保障;坚持多渠道引水、一龙头放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保障资金需求。

健全督查考核体系。成立1个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5个片区督导组和3个专项督查组,建立健全片区督导、协作监督、交叉监督等机制,严格执行量化打分、捆绑考核制度,以督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健全防止返贫体系。健全脱贫人口“回头看”长效机制,建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预警监测机制,从而为防止返贫构筑起了一道制度防线。

精准施策,破解“五大难题”

破解吃穿难题。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项目,精准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全县群众不愁吃不愁穿。

破解教育难题。实施义务教育专项行动,精准落实国家和市级教育扶贫政策,研究出台教育资助5个县级“补丁”政策,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实中小学教师对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责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无一人失学辍学。

破解医疗难题。实施基本医疗专项行动,构建“资助参保、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精准脱贫保、90%兜底资助”等医疗保障体系,按照“一村一室一人一套设备”标准进行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县级骨干医生基层支医力度,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度,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破解住房难题。实施住房安全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旧房整治提升,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扎实做好易地搬迁人员产业、就业和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等后扶工作,让贫困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

破解饮水难题。实施饮水安全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分散式供水、集中水厂巩固提升、新建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及管网联通四大工程,成立农村饮水协会解决建后管护问题,开展应急送水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让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喝上自来水、放心水。

四通八达的石柱农村客运公路

精准落地,实现“五大变化”

农村基础设施发生深刻变化。按照统筹到村到乡到区域要求,加快推进路、水、电、讯、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接通动力电,处处都有4G信号,水泥路修到村村组组、人行便道通到家家户户,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明显改善。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中药材、干鲜果、休闲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构建调味品、有机蔬菜、生态养殖三大特色产业,以 四通八达的石柱农村客运公路

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扶贫产业。发展长效产业19.03万亩,探索并推广股权、基金、 信贷、旅游“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和“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项目投产效益分红”利益联结机制,以此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高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大力开展改厨、改厕、改地坪、改风貌、改习惯,建成“冷黄线”市级人居环境示范片、市级美丽宜居村庄5个,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的石柱精神,用心开展“智志双扶”扶贫培训,大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流动文化进村、广播村村响、媒体宣传、院坝话扶贫、巡回宣讲”精神扶贫六大行动。探索建立扶贫车间、扶贫农庄、扶贫超市、扶贫基地等扶贫模式和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制度,有效破除“等靠要”思想。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生深刻变化。坚持抓好党建促脱贫,将全县85个贫困村党支部全部纳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通过“选、引、换、派”调整不胜任支部书记82人,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极大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