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时代改革开放应重塑三大关系

2018-08-06 10:01
来源:半月谈网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调动积极性,从而构建起新的发展框架,促进生产力发展。由于发展的基础条件、宏观环境和奋斗目标都与40年前有很大不同,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导向也必须相应调整。要着力重塑“效率-公平”“政府-市场-社会”“国内-国际”三大关系,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新框架。

在更高水平上构建效率与公平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两大理想目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尺度。效率体现国家的发展能力,公平反映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作为动力机制的效率,也离不开作为稳定机制的公平。

过去40年,为了打破大锅饭弊病,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实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同时,收入差距拉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均衡等问题开始凸显。新时代重塑效率与公平关系,必须更加强调公平,缩小收入差距,但绝对不是简单地“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而是在更高水平上构建效率与公平关系。

——新时代的高效率体现在高质量。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未来发展仍然需要高效率,把蛋糕做大,为实现公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实现效率变革,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高效率不等于高速度,速度只是效率的一个值。效率首先应该是有效,无效的速度等于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新时代的高效率应更多体现在高质量上。

——以制度保障提升社会公平水平。公平作为主观价值判断,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内涵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目前,人们对公平的关注重点已从分配公平、结果公平,转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社会的痛点不一样。应该清醒看到,当前,公平领域的矛盾比较尖锐,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未来发展。因此,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深化体制改革,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不公平的根源,促进社会流动、机会均等。

——形成效率与公平协调共进的机制,大力提高政府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平衡协调能力。事实上,效率和公平相互依存。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之所以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把效率和公平完全对立起来,看作是此消彼长关系,以简单的政策尺度,实施一刀切的偏向,并缺乏调整弹性,使公平与效率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必须看到,当前一部分的社会公平中的矛盾,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的,例如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各种优质商品与服务分配不公,其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中高端供给。另外,效率和公平并不完全在一个维度上,效率不仅来自人的积极性、社会合力,还来自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将是新时代追求更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走向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治理新模式

从传统国家治理模式走向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这是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等重要的伟大进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包括公共事务管理、经济领域管理和社会领域管理。让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个主体在不同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构建“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以及“第三只手”协同治理的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最重大的成就,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取向。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政府与市场在整个体系中的定位基本明确。但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一方面,政府权力边界过大,承担了太多责任,做了很多不该管和管不了的事;另一方面,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自治刚刚起步,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因此,必须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政府、市场、社会各归其位。

——坚守公共利益责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据此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个人生命、自由和财产,维护社会秩序;运用规制与引导对市场逐利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凡市场可以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凡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避免出问题。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它通过交易环节把各类市场主体联结在一起,并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机制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调节,进而影响和引导资源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在社会各部门、地区、行为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努力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局面。

——体现人民意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以自我治理为特征、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公共需求的各种民间社会组织,日益成为现代国家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公共事务的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弥补了政府在社会微观管理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严重不足,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让这一人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新平台发挥更好作用。

以和平开放、合作竞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改革开放40年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而且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转轨,加快了技术进步和产业提升。

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加速酝酿,未来必将极大推动新一波的经济全球化。

在新时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是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层次,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实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切实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着力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把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对外贸易优势,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引导和推动全国各省区市打造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对外开放高地,加强跨国产业链建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推动和平发展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促进民间往来、民心相通,勇于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全球开放体系的建设,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田伯平 作者系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常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