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这是5月14日拍摄的西洞庭湖区。小图:湖南省沅江市退捕渔民彭正军把昔日自家渔船“丰收号”船名牌收藏在店里留作纪念(5月13日摄)。在沅江,他开的“小彭之家鱼馆”宾客如云。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 摄
远浦归帆,渔舟唱晚……洞庭湖畔成千上万人世代捕鱼为业。记者近期环湖采访看到,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渔民们上缴渔船、网具转产转业,很多人从捕鱼改成养鱼、卖鱼、护渔……虽依旧“靠水吃水”,但“吃法”变了、“饭碗”换了。
在西洞庭湖区深处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的“渔民新村”,退捕渔民童中保白墙青瓦的几间平房,掩映在绿树丛中。
“我爷爷、爸爸都以捕鱼为生。我15岁初中没毕业就弃学上船捕鱼。洞庭湖哪里鱼多、哪里鱼好,我差不多都知道。”38岁的童中保离异后独自操持自己、老母亲和女儿的生计,负担不轻。
童中保上小学的女儿脚穿一双黄色鱼形拖鞋,脚后跟还有翘起的鱼尾,很可爱。“我选择了留在家乡养鱼,去年养小龙虾,今年育鱼苗。”童中保说,“我喜欢鱼,女儿也很喜欢鱼。相信只要勤劳肯学,养鱼不是难事。”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处长王元宝说,今年上半年湖南省组织了345期转产转业渔民就业技能培训班,促成1031人从“捕鱼专家”变成“养鱼能手”。不断发展的湖南养殖水产业,不仅安置了一些退捕渔民,还抵消了禁渔对“菜篮子”的冲击。今年上半年湖南省水产品总产量约为129.6万吨,同比增长2.4%。
在洞庭湖区,卖鱼是转产转业渔民的另一大去向。
在湖南省沅江市内,退捕渔民张且民的“新时空渔民生鲜超市”生意不错。“我们一家10口人去年9月底上缴4条船后搬到了这里。”张且民说,“鲜鱼、鱼干、腊鱼是我家特色。我们常年捕鱼,一看就知道什么样的鱼好吃。”
岳阳市君山区六门闸数十户渔民办起了风干鱼协会,大力发展线上销售,六门闸肉质鲜嫩、口感劲道的风干鱼年销售量近千吨。41岁的刘晓云,还成了“网红主播”——“胖姐”。
在沅江市,“小彭之家鱼馆”宾客如云。店堂中心有个木制渔船模型,上放一块木牌刻着“丰收号”三字。“这是我家渔船名牌,放这留作纪念。”店主彭正军说,“我们‘水上人家’做鱼,是特殊环境中炼成的一门手艺,这算是我们转产转业的一个优势。食材不在于是不是野生,我妻子掌勺,没有什么五花八门的调料,主要靠油、盐和一把辣椒,味道非常好。”
数据显示,在湖南省16595名实现再就业的长江退捕渔民中,在农业、渔业以外领域就业的有13436人。他们中很多人像彭正军一样,上岸后继续发挥“知鱼”“懂水”的优势。
相关研究显示,在实施“长江禁渔”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资源量已大幅萎缩,水环境质量也有恶化。而随着当下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政策说透长远利益,民间想清发展道理,很多湖区“水上人家”养鱼、卖鱼,还投身“护渔”“净水”开启新生活。
“没想到我的水草,种到了韶山冲的水塘。”5月23日上午,第一次来韶山的益阳大通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村民张伟,又激动又开心。
张伟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前两年,大通湖区积极发展种植用于净化湖泊水环境的水草。目前,当地种植了3000亩水草,不仅满足了大通湖区12.4万亩大湖水质净化的水草需求,还能销往全国各地,今年产值估计能超1000万元。张伟等人的“草塘”,亩均年效益能达到8000元左右。
岳阳市君山区退捕渔民胡存库和妻子,一起加入了东洞庭湖生态保护协会护渔行列,协助阻止和打击非法捕捞。“我对洞庭湖太熟悉了,偷捕的人逃不开我的眼睛。”
“我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军入伍,他们这一辈人上岸后,未来的命运会跟我们大不一样。”胡存库说,“我们要竭尽所能经营好家庭和新职业,争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鱼肥水美的洞庭湖。”(记者苏晓洲、史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