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广州探索特大型城市治水之道

2020-07-14 17:15
来源:半月谈网

 

珠江两岸风景如画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是一座依水而建、伴水而生、因水而美的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广东省会城市,广州随着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问题日益突显,其治水难度和复杂程度,不仅在广东省极具标本性,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近年来,广州迎难而上、精准施策,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塑云山珠水新活力,探路特大城市治水之道。在河湖治理工作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河湖面貌焕然一新,为解决老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树立了成功典范,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水环境治理的“羊城模式”。

从“末端治”到“源头控”

过去,广州治水主要依靠末端截污、末端补水、环村截污等方式,以单一工程治水为主。2016年以来,广州实施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其中“三源”“四洗”之策十分管用。“三源”即是“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四洗”则更显广州治水的绣花功夫。“洗楼”指揭摸查建筑物内违法排污场所及违法排污行为;“洗管”“洗井”是城市“肠道”的内窥镜手术;“洗河”则是为河道“洗洗澡”“美美容”。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广州市累计组织“洗楼”25079栋,共摸查出污染源40998个,已清除39347个;“洗管”7106公里,“洗井”约25万个,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2014个;“洗河”1567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4.02万吨,清理河岸立面3100.77万平方米。

海珠湿地碧道

为有效实施源头截污,广州实施“三箭齐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清污分流”。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民间河长”运行机制是广州开门治水,严控污染源头的另一项成功探索。目前广州共有民间河长8811名,其中党员河长3867名、企业河长232名、学生河长188名、志愿者河长3599名、热心市民河长925名。与此同时,广州积极发动公众监督,实施违法排水有奖举报办法,畅通公众反映问题渠道,开通广州治水投诉微信公众号。2019年微信举报平台查获违法排水行为1313宗,发放奖金29.84万元;双桥味精厂超标排放事件,媒体曝光后被行政单位处罚款707万元,行政拘留3人;冠昌公司石化废液污染环境事件,发动媒体和社会力量共同监督事件进展情况,追究政府相关责任人员29名。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广州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连续2年获得国家督查激励,入围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探其背后必见创新之处。据介绍,广州在原3030名四级河长、828名四级湖长、3296名自然村河段长的五级河长体系基础上,向上延伸设置9大流域市级河长,向下延伸对全市19660个标准网格设置了网格员18416名,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了多级治水体系。由村居负责人、网格员发现问题,并通过“广州河长APP”上报,形成作战图,采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的形式对污染源逐个整治、逐个销号。据悉,广州全市2019年度污染源整治销号任务量为54504个,整治销号率为100%。

白云区和龙水库

白云区既是广州治水的主战场,也是广州“河长制”抓得最实的区域。今年3月,该区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市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白云区目前已形成一个由区级(副)总河长、5名流域河长、14名区级河长、187名镇街级河长、222名村居级河长、3215名网格员(长)构成的治水体系。每个月,一份全区各河涌、湖库的地表水水质状况报告便会按时摆上白云区领导和各镇街主要负责人的案头。区领导、镇街负责人包干的各河涌水质类别和主要污染物指标升降等一目了然。水质状况定时通报,使压力层层传导,推动“河长制”转向“河长治”。

4月,石井河河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后,每隔两个小时就可以上报一次水质状况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状况便及时预警,实现对河涌水质的实时反馈与监控。

此外,白云区全面推行河湖警长制,把公安机关纳入河长制体系,打出“河湖长+河湖警长”的“组合拳”,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

日前,记者来到广州市白云区大源村,走到大源村沙坑涌边,昔日的黑臭河涌不见踪影。溪水清澈见底,清风徐来,大人小孩在溪流间嬉戏玩耍,格外惬意。

“从前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终于回来了!”谈起大源支流的变化,在大源村土生土长的徐丽红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带上孩子到溪边戏水捉虾,就像二三十年前我们小时候那样。”

大源街筹备组副组长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大源村将沙坑涌上游大源支流沿河的窝棚、工厂和小作坊全部拆除,此举不仅改善了河涌水质,也为碧道的建设拓宽了道路。”

目前,大源村碧道的总长度为2.655公里,碧道沿大源河涌岸边建设,并配套打造居民休闲文化广场等活动场所。其中慢行道长度约1.09千米,栈道长度约1.16千米,沿途设置文体广场两座。

从“数字水务”到“智慧水务”

在广州治水过程中,“智慧水务”功不可抹。目前广州利用桌面PC、河长APP、微信、电话及门户网站等五种终端服务,各级河长利用河长APP累计上报事务11万余宗,处理事务112022宗。并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广州排水设施巡检APP、全面应用农村生活污水PC信息管理系统+巡检APP,并建设排水户管理信息系统。

无人机巡河为广州治水增添了“天眼”。番禺区化龙镇率先引进无人机(侦查小航手),采取“空地、人机、立体交叉”三结合的模式巡河。

该镇负责人表示,启用无人机巡河后,能从更高的视野全方位洞察各条河道的情况,犹如一只“天眼”,既能现场实时观察河道环境和水质变化,又能将周边的养殖场、水面漂浮物、排污口、违章建筑等情况“尽收眼底”。

鸟瞰天河区猎德涌碧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广州治水文章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今年1-5月,广州市9个国考断面全部稳定达标;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上报平台的黑臭水体消除数量全国第二;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猎德污水系统“挤外水”等三个案例入选住建部评选的提质增效范例;4月份从化区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围国家首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当前,广州治水案例正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今天的广州,已是天蓝、水清、城美。位于广州珠江新城里的猎德涌历史悠久,涌边两岸碧道已经建成,只见古色古香的石桥、栏杆,以及两岸的祠堂古建筑等,在一湾清水的簇拥下,更见雅致。两岸绿树环绕,簕杜鹃开得正炽,游客三三两两在涌边散步和聊天,石牌桥段附近白鹭成群,亲水平台上有村民在打太极、钓鱼、下棋。

天河区车陂涌消失多年的萤火虫也回来了,昔日臭气熏天现在变清变靓,一条条清澈见底风景如画的河涌,让市民群众纷纷翘起大拇指点赞……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刘祎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