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是一片精神赓续的红色热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拥军支前的事迹家喻户晓,感人至深。进入新时代,沂蒙筑路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顽强的意志、扎实的作风被誉为“沂蒙铁军”。在这支队伍中,活跃着一大批女性的身影,她们以路为家,尽职奉献,奏响了一曲筑路者之歌,“沂蒙交投六姐妹”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的名字分别是:路霞、李文婕、王凤英、刘恩静、邹鲁湘、刘娜娜。
敢打硬仗的“铁娘子”
4月15日,路霞在勘测蒙阴县京沪高速联城连接线项目时攀爬山岭。
“8月3日,必须把所有材料报省专家组评审!”
接到这个任务,从事公路勘察设计十年的路霞怔住了,因为她知道这几乎不可能完成:对8条国省道改建大修进行勘察设计,仅自己负责的沂台线就长达150公里!而当时,已经是7月3日。
这是怎样的30天?
白天,路霞带领大家一起“出外业”,在野外进行勘察测量。在荒地作业时,荆棘与蚊虫给她留下满身红肿;在大路上作业时,身边的大车疾驰而过,飞扬的尘土灌进她的鼻孔里,气浪几乎要将她掀翻。盛夏季节里,不是暴晒就是暴雨,汗水与雨水混合,身上的衣服始终是湿透的。
晚上,她又与大家加班加点,整理数据、汇集材料、调整方案。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常常发现别人已经来上早班了。
这是一份怎样的作业?
8月3日凌晨1点,所有材料终于准备完备。他们立即驱车奔赴济南;
凌晨2点,路霞在车上睡了难得的“囫囵觉”;
凌晨4点,到达济南,顾不上休息,开始准备评审会;
早上9点,向专家评审会汇报;
中午12点,方案受到一致好评。
谈起这次“交作业”,路霞至今“心有余悸”,称之为“极限时速”。 20多年来,350公里的高速公路,3800公里的国省道,都留下了路霞的足迹,都记录了她描绘的线条。
4月15日,李文婕在临沂一处建设工地检查钢筋笼质量。
李文婕,全市交通工程领域第一批女项目经理之一。刚担任这个职务不久,领导就让她负责建设贯穿沂蒙山腹地党性教育基地的公路,规定的建设期限是半年。
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把这么具有标志意义的工程,交给一个刚担任项目经理不久的同志,领导还真是“大胆”。没想到,李文婕的举动更“大胆”,她把项目指挥部直接安到施工一线的河边,又让人们为她捏了一把汗。
项目经理就是工程的“总导演”,既要组织人力物力,又要负责质量、安全、合同、成本、技术等等。
半年的期限,这是一次“极限挑战”。她白天在工地上穿梭调度,指挥着60多个男同志,晚上住在冰冷的工棚里。每晚还要起来两三次,检查工程的保温情况。夜以继日,她没有完整休息过一天。
偏偏这时,天气预报第二天有大雪。这样一来,大桥的混凝土浇灌就要推迟一周。担任项目经理以来,李文婕遇到了最大的难题。
她决定组织所有力量,立即进行混凝土浇灌。
灯火通明之中,上百人的队伍、几十台机械在寒风中热火朝天地大干20多个小时。当雪花飘落的时候,她们终于打赢了这场“战役”。
党徽是我最美丽的胸针
坐在办公室里的路霞、李文婕,脸是黑的、手是粗糙的,而在工地上的时候更是“没法看,不像女人”。她们主动留在一线,一干就是20多年,究竟图的啥?
李文婕婆家在沂南县,她眼见原先交通闭塞时,农民的果品卖不出去,“第一年栽树,第三年砍掉”。 “红色道路”修建时,周围的群众常把洗好的水果,悄悄挂在李文婕工棚的门上,这让她深深理解了群众对“路”的期盼。如今,路桥畅通了,全县的果品大多卖到了“长三角”,沿线农民人均果蔬增收近2000元!
每次开车回婆家,走在自己参与建设的路桥上,心中油然升起的满足感、自豪感,是穿金戴银、涂脂抹粉远远不能替代的。
4月17日,15岁的儿子高珏要求难得休息的妈妈王凤英与他一起玩乐高玩具。
王凤英,沂蒙交投集团华辰路桥公司财务部长,她用23年的青春书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
工程财务人员的岗位在工地,很少能够顾得上家庭,为此她一直到30岁才结婚。婚后正赶上河东205国道改建工程,又是临近春节繁忙之际,临产的王凤英依然坚持奋战在一线。
腊月二十三,王凤英肚子剧痛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去医院还是去单位?她决定先去单位,把账本从保险柜里拿出来,写好字条交代好工作。等她出现在医院的时候,骨盆已经开了5个骨缝!
产下了宝宝,王凤英虚弱不堪。这时,传来了农民工要工资的消息。她让同事送来支票、印章,在病床上颤抖着开出了支票,让农民工在春节前领到了全款工资。
孩子4岁的时候,王凤英被派往河南郑民高速公路工程部。在荒草连天的野外,她住进了简易的工棚。这个小小的“家”,随着公路的延伸而不停移动。
没有厕所,她就尽量少喝水。饮水不足,夏天嘴上都是裂口和泡。冬天,手脚冻得冰凉,晚上暖热了又会钻心得痒。由于长期不能洗澡,爱美的王凤英身上散发着异味。由于当地风沙大,一说话满嘴都是沙子,被子上每天都覆盖着一层细沙。
工作的繁重及水土不服,导致王凤英免疫力下降,每个月都感冒一次,还患上重度贫血,脸上也渐渐起了黑斑。
年关将至,多数人都离开了,但财务人员必须留守。野外工棚里,寂静漆黑让她恐惧不安,只能起身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祝家人平安。
到当地群众家烤火取暖时,人们都称她是“沂蒙山来的女汉子”。
工程结束时,孩子已经8岁了。4年间,王凤英只能一两个月回来一次。每次要走时,只能趁着孩子不注意转身时偷偷走掉,抹着眼泪奔赴遥远的工地。
一次,她陪孩子玩的时候,孩子突然拿起一根绳子拴住了她,说“这下你就跑不掉了”。还有一次,孩子想她,家人对孩子说:“明天就把你打包寄给妈妈。”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孩子穿戴整齐,等着自己被“邮递”呢。
常年奔波在工地上。有人说,在工地上干,连漂亮衣服都不能穿,你何苦呐?王凤英说:“党徽是我最美的胸针,它让我自豪又美丽!”
架起沟通的桥梁
路霞、李文婕、王凤英,都是“70后”。在她们的带动下,沂蒙交投集团更年轻的女职工,也纷纷投身于工程建设一线工作。
4月14日,刘娜娜在费县朱田镇曹家沟村路线改线勘测中,攀爬道路崎岖的一座丘陵。
生于1988年的刘娜娜,毕业于长安大学的研究生,就是新一代的传承人。
在兰陵县汇宝湖环湖自行车赛道项目中,她意外流产刚刚一周,就在茂盛的水草间一脚深一脚浅地进行勘察测绘,脖子、胳膊上被晒爆了皮也在所不惜。
“嫁女不嫁施工郎,一年四季到处忙。”这句流传在交通筑路领域的俗语,改成“娶妻不娶施工妹”似乎同样有道理。
在全市乡村公路提升三年攻坚时期,她正值休产假期间,于是就在家里支起了工作台,一边是图纸资料,一边是孩子的摇篮,两边交替忙活,即便睡眠不足、精神困乏也倍感幸福。
她们改变了沂蒙老区的交通状况,在不同的地方之间、不同的人群之间架起沟通的道路、桥梁。
4月15日,刘恩静在临沂市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科目二场地培训学员。
架起沟通之桥,不一定奋战在工地。“六姐妹”中的刘恩静,沂蒙交投集团新沂蒙驾校的负责人之一,她在驾校与客户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刘恩静把提升服务作为驾校赢得声誉、扩大招生的重点。每年高考季,她都要组织80多台教练车,为高新区的考生服务,不仅准时、定点接送,还会准备文具、药品等。另外,她还为城区的退役军人敞开大门,提供大型车、小型车的驾驶技术培训。
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她主动请缨加入到排查小组,坚决当好疫情防控的协调员、信息员和服务员。从早上6点开始全面消毒,到8点钟安排车辆进入检测线,再到深夜的复盘复查,她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实现首例全市车辆检测业务的全面复产。
4月17日,邹鲁湘在临沂玉平沂河大桥收费站查验绿通车货物。
沂蒙交投集团玉平沂河大桥收费站的邹鲁湘,与过路驾驶员及周围群众之间心心相连。
生于1989年的她,是这个收费站唯一的女班长。虽然岗位只是三尺岗亭,但邹鲁湘却展现出了“铁军”风采。大车起火,在收费站并不少见。一遇险情,邹鲁湘总在第一时间抓起灭火器,跑到起火车辆前娴熟而迅速地扑灭火险。
玉平沂河收费站地处荒凉,到了晚上,收费站是附近唯一有光亮的地方。走失的老人、负气离家的妇女、调皮逃学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在收费站附近。遇到这种情况,邹鲁湘先是稳定他们的情绪,然后再将他们带到办公室喝水、吃饭,同时联络派出所通知他们的家人。
附近村的男孩宋群,很小年纪就失去了双亲,生活困难,学习成绩不好。邹鲁湘得知后,将宋群接到收费站,和他聊天谈心,询问学习情况,带他去餐厅就餐,一起去买学习生活用品,从此结成了帮扶对子。
文/临报融媒记者 彭庆东 安连荣 图/临报融媒记者 尹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