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位于粤闽两省交界处的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被许多网友称为“新晋网红城市”。行广济桥、登广济楼、游牌坊街、喝工夫茶、赏潮雕潮绣潮瓷……有人说,工夫茶中的“工夫”二字,是潮州文化的精髓,是潮州人的生活辩证法。无论是返乡游子还是过往旅客,在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在古城街巷里品味烟火气息,于砖瓦草木间触摸历史脉搏。
一杯香茶见工夫
潮州是一座蕴于茶香里的城市。潮州人是离不开茶的,以至于有“茶米”之说,意即饮茶如食米,一日不可离。朱泥一把、知己一二、瓷杯三盏便构成了潮州人的生活图景。
这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似乎并没有被现代生活的忙碌侵蚀,至今保持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宋代街区格局。行走在潮州寻常巷陌,家家门口摆着一方小茶台。游客在门口稍一驻足,主人多半会招呼坐下,以本地特产茶叶“凤凰单丛”热情相待,“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两招下来,三杯茶摆好,香气氤氲。
茶艺师在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演示“工夫茶二十一式”冲泡技艺的点茶,点茶又称韩信点兵,是将一道茶汤最后的精华部分均匀分配给三盏茶杯(2021年12月15日摄)。刘大伟 摄
当地人以“工夫”命名茶艺,原因就是其冲泡工艺之繁复相当罕见。主要包括备器、生火、温壶、纳茶、点茶、请茶、闻香等21道程序,喝茶如此“麻烦”,才有“工夫”之称。精于做“工夫”的潮州人将凤凰单丛分门别类,总结出十大主要香型。唇舌在茶汤里浸润久了,便能分辨出细微的差异,有的人甚至仅凭一口茶汤,就能说出茶树大致的海拔高度。
“此间喝茶讲工夫,大把茶叶塞满壶。初尝味道有点苦,苦尽甘来好舒服。”潮州工夫茶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汉钟介绍说,潮州工夫茶艺体现了陆羽《茶经》的核心价值,具有完整的体系和约定俗成的烹泡程式,展现“和、敬、精、洁、思”的生活理念。
潮州人的日子,就在这样慢节奏的冲茶技艺中悄然滑过,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能在茶香氤氲中感受这份悠然自得的宁静与美好。
工夫镶嵌在光阴里
在这里,讲“工夫”的远远不止工夫茶。潮州广济楼展厅内,刺绣、木雕、陶瓷、泥塑、手拉朱泥壶、麦秆剪贴画……一件件潮州非遗作品精致绝美。
上千年的代代传承,让潮绣、潮瓷等多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在潮州生根开花。作为“非遗大市”,潮州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39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47项,数量在广东省名列前茅。
工夫,是潮州人的生活辩证法。他们把工夫镶嵌在光阴里。一幅潮绣《阿房宫》,由12名绣工耗时3年绣制;大型木雕《甘露寺》,刻有130多个人物和30多匹马,历时23年才雕琢完成。绣针挑出万千世界,刻刀之下自有乾坤。
“这里要略微留点缝隙”“棉花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它垫高”……位于牌坊街的工作室里,粤绣(潮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正在指导学生们穿针引线。年过七旬的康惠芳告诉半月谈记者,潮绣是四大名绣里粤绣的一个流派,以技法多变著称,仅金线技艺和丝线技艺就有近200种。
左手持刻刀、右手敲木槌——在潮州木雕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嘉全神雕琢下,一块几十斤重的樟木渐显“龙虾蟹篓”雏形,小空间内展现出虾蟹大丰收的美好景象。见识过潮州木雕的人,无不为其立体镂空雕的技艺感到震撼。
在潮州不少古厝的屋顶上,都有着由一堆碎瓷片嵌出的“斑斓世界”。“嵌瓷造型多为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或戏曲人物,主要用于装饰屋脊、垂带、檐下及照壁等建筑部位。”潮州嵌瓷市级非遗传承人卢树生介绍。
“潮州非遗工艺十分讲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讲究与精细的继承,也是向世界传递中式美学魅力的重要媒介。”潮州文史学者陈贤武这样评价。
工夫花在“绣花功夫”里
在古城保护、改造和活化过程中,潮州当地政府不急不躁,力求工作细致入微,下足“绣花功夫”。
2.3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内,分布着720多条纵横交错的老街巷,拥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座明清“潮式”古建筑和民国时期“洋式”建筑散落其中,木雕、彩绘、建筑构件令人目不暇接。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林燕表示,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古城内很多建筑得到修缮美化,名人故居、特色民宅“修旧如旧”,历史建筑、文化展馆、民居商铺都融合在街区里,古色古香,让居民、游客“见人见物见生活”。
古城内众多原本破旧的传统建筑经过整修利用,变成一座座保留古风古韵的茶舍、餐厅、咖啡厅、手工作坊。不少专家学者都将潮州称为一座“活着的古城”。
潮州牌坊街
“有的古城里已经没有了当地人最朴素、最本真的生活,但潮州古城里还有5万多原住民,有属于潮州人自己的烟火气。”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说,古城的活态传承,既需要让本地人从遗产保护中获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协调旅游与居民生活的平衡。“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下绣花功夫。”
经过一番微改造,传承千年的潮州文化,迄今浸润着整个城市的脉络肌理。笔架山宋窑遗址引人穿越到千年前窑火的盛况,己略黄公祠的金漆木雕在射灯下流淌着时光密码,甲第巷的古老青砖仍映着不变的月光……
编辑: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