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绿色新动能守护河清岭翠

2023-09-26 09:18
来源:半月谈网

关中平原城市群南依秦岭,东跨黄河,是我国西部地区仅次于成渝经济圈的第二大城市群,也是我国西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内黄河蜿蜒穿过黄土高原,渭河、汾河分别为黄河第一、二大支流;秦岭更是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有“中央水塔”之称。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陕晋甘三省围绕“一山(秦岭)一河(黄河)一平原(汾渭平原)”,聚焦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地生态修复,持续加大秦岭生态保护,让黄河长久安澜,让秦岭休养生息,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绿色动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书写着厚重的一笔。

为山河重披绿衣

夜晚,俯瞰山西省临汾市城区,汾河犹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河畔的汾河文化生态公园里霓虹与月光辉映,人群与美景交融。

这条滋养着两岸居民的母亲河,曾一度污水横流。临汾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凭借煤铁资源迎来经济飞速发展,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惨重代价。

面对各类违规建筑侵占汾河滩涂、汾河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临汾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征地3600亩、依法拆除各类违规建筑40万平方米;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昔日污染严重的汾河,变成了水面开阔、绿植错落、干净整洁的汾河文化生态景区,永续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

关中平原城市群覆盖范围多位于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覆盖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重拳治污的同时,生态修复的脚步也没停步。

时值立秋,驱车行驶在甘肃省庆阳市子午岭外围,只见碧空如洗,绿色的海浪随着高地起伏的黄土山岭不断翻滚,让人心旷神怡。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落叶阔叶天然次生林,在庆阳境内国土总面积有741.06万亩,如一叶“绿肺”,横跨陕甘两省。

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庆阳市年入黄泥沙量达1.684亿吨,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量的10%,黄河里的十粒沙就有一粒来自庆阳。2013年,庆阳启动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截至2020年累计完成造林730.85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子午岭”。截至目前,当地年均流入黄河泥沙量减少近7000万吨,降幅超过40%。

在这片黄土塬上,几代人坚持不懈地护林、造林,才有了今天的绿色屏障。

图片

8月11日,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古镇的千亩荷塘 张岚/摄

长效保护替代短期治理

站在陕西省延安市晋陕黄河大峡谷,黄河奔流而过,两岸青山相对。黄土高原已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

延安市宜川县林业局局长郝云峰介绍,晋陕峡谷属砂石质,存不住水,树木很难成活。然而,当地群众靠着一股子“倔”劲,硬是把林子造起来了。多年来,峡谷两岸的人们沿着崖畔,用石头垒坑,再将外地运来的土填入坑中,栽进苗木,进行灌溉。

一面面陡峭的山坡上,老百姓用这样的土办法救活了一片片树林。据统计,2012年以来,宜川境内黄河峡谷坡面绿化3.5万亩,累计营造林110多万亩,基本实现了壶口景区周边山体、核心段公路和旅游沿线直观坡面的全面绿化。“一碗水半碗沙”成为历史。

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需要形成协作共管的生态环境大保护格局。如今,关中平原城市群针对重点地区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议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效应。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是八百里“沃野关中”的母亲河。2020年4月,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共同签署了《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规定双方建立协调顺畅、运行有效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切实保障跨界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横跨晋陕两地的汾渭平原人口密度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问题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加上地形条件限制,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汾渭平原被纳入环境污染三大重点防控区域之一。当年,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各地共同制定联合行动方案,通过持续打击“黑加油站点”、治理“散乱污”企业、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等措施,一度黑烟弥漫的汾渭平原蓝天再现。相关报告表明,汾渭平原区域控煤具有显著的协同减排效益。

为进一步降低城镇采暖、生活热水等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地热资源丰富的关中城市正在推广这一清洁资源供暖试点。

秦岭作为中华祖脉,横亘祖国中部,绵延1600余公里。西安市秦岭保护局局长王健介绍,秦岭保护被纳入城市群协作、发展的重要内容。2022年,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涉秦岭省市协商研讨形成了六省一市环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联动机制。

图片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境内的梯田 陈斌/摄

向绿发展,向“芯”靠拢

在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紧盯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大数据企业和重要用户的电流、电压、负荷、频率等关键要素的变化情况在这里得以实时监测。

2021年底,甘肃庆阳凭借丰富的风光等新能源资源,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8个节点之一。“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以来,庆阳市已对接数字经济行业头部企业1160多家,与华为云、阿里云、京东科技等112家大数据、云计算等关联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施重点项目36个。

大量的数字企业落地,催生了我国首个能碳双控平台。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王言介绍,该数据中心应用“电—能分析模型”“能—碳分析模型”,对庆阳市26家年耗能在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用能监测、动态评估和预测预警。

目前,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已接入庆阳16家重点产污企业、26家重点用能企业、32家高危风险企业和1家“东数西算”入园企业2022年以来的水、电、油、气、煤、热等全量能耗数据,共计10万条,有效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半月谈记者在走访中明显地感受到,关中城市群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旧动能转化步伐加快,过去靠高耗能发展的产业模式逐渐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代替。

今年6月中旬,全球知名光伏行业领军企业隆基绿能落子陕西西咸新区。总投资452亿元、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的新厂区开工建设。这是隆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光伏生产基地。

图片

隆基绿能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正式投产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 邵瑞/摄

据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薛鸿介绍,目前,陕西省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和26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正有序推进。

为达到减排目标,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今年西安市印发了《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对工业固体废物实施精细化管理。

行走在关中大地,山清水秀、绿意涌动的景象随处可见。河是母亲河,岭是中华脉。守护好黄河与秦岭,正是守护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生态根基。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