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上海:勇当开路先锋

2023-03-02 09:28
来源:半月谈网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重要概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重要时刻,党的二十大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三者内在相统一的思维逻辑,赋予“中国梦”崭新内涵。

党的二十大构建的系统理论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定位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 方喆 / 摄

东海之滨,这里是全球集装箱作业最繁忙的港区,是世界瞩目的“东方大港”。

但在100多年前,当“东方大港”出现在孙中山先生所著的《建国方略》中时,就连一向乐观的革命者也感叹,那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

“现代化”之于中国,是一场历史性跨越。上海书写着,并诠释着这场跨越。

如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上海明确,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创造性的探索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生动的实践内涵,进而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服务全局

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2月10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5号试飞机满员搭载乘客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湖北鄂州、山西太原等地,圆满完成满员载客验证飞行。

春光不负赶路人。2023年伊始,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已是一幅忙碌景象,抢开工、拼进度、开好局。陆家嘴金融城,大屏上跳动的数字,展示全球金融市场的“上海价格”;张江科学城,屏息凝神的科研人员,攀登一个个“科创高峰”;洋山深水港,货轮满载“中国制造”,驶向全球各地……上海浦东的普通一天,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截面。

上海陆家嘴金融城 杨有宗 / 摄

“来引领区共享新机遇”,浦东正在向世界递出新名片。上海将推动出台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要素流动和产业创新等领域,赋予上海、赋予浦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立足更高站位,承担上海在全国大局中的特殊使命。

不是特效!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无人驾驶重卡精准无误地为人类完成运输任务、外骨骼机器人帮助上演“钢铁侠”,这些科技产品,来自上海土生土长的两家创新企业西井科技和傲鲨智能。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上海重点产业的机器人密度已达到383台/万人,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60台/万人,是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2倍多。

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首个体细胞克隆猴、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交付、牵头项目2021年同时捧回国家科技“三大奖”高等级奖项……聚光灯下,“创新”始终是上海最鲜明的品格之一。

在“全过程创新”理念指引下,上海正在加快健全“两项机制”。一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合理均衡承担创新风险,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二是全链条加速机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底层技术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在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敢闯敢试

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

农历兔年刚开局,6.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已新鲜出炉,为市场主体送出“礼包”。这是上海连续6年为“优营商”划重点,着眼于“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今年,我们创新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要全力解决企业办事环节多、材料多、等待时间久等突出问题,让‘办不成’变成‘一定成’。”上海市杨浦区区长薛侃说。

“我主要跟着铺轨队,一起沿着铁路线路,从万象向中国方向铺过来。离中国越来越近,让我越来越想中国,想上海。”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员工佟朗说。佟朗是首批参与“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服务人才合作项目、在上海学习铁道工程的9名老挝学生之一。他希望用在上海所学的知识建设自己的祖国,让城市间的往来像在中国一样便捷。

中老友谊的“快车”跨越山海。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杨浦区人民政府与老挝工贸部贸促司签署《关于共同建设高水平经贸合作平台合作备忘录》,杨浦将拿出在线新经济的优势资源,搭建数字“快车”,让更多老挝优质产品迅速落地。

连续5年在上海举行的进博会,为全球企业搭建起开放共赢的合作平台,已被誉为通往中国广阔市场的“金色大门”。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是上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秉持初心

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

“上海今天已成为人民的城市,屹立于世界上!帝国主义者说什么共产党不能治理上海的谰言,一定要破产。”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市长的宣言掷地有声。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理应成为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最佳实践地。

2021年12月底,上海市民收到一份新年礼物——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北区正式开放,占地85公顷。该公园将在2023年底完成主体建设,2024年全园开放。

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把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纯土地收入就能超过1000亿元。从1000亿元到一个免费的公园,类似的选择在上海并不罕见,背后支撑的,正是那句被反复提及的话: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2022年7月24日,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东路68街坊和67街坊东块旧改第二轮征询首日,签约率即超过97%,高比例生效。这标志着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从1992年启动至今,成片旧改30年宣告收官。

旧改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但再难也要做。征收方案由群众参与制定,征收过程由群众全程监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让“钉子户”转变成“代言人”,旧改工作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作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上海正在描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覆盖全市16个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场场立法意见征询会让严肃法条“蘸满”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拨通市民服务热线,来自群众的“金点子”不断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在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无论是加装电梯还是破解停车难,有事好商量、事事能商量,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

“生态环境好不好,要看鸟儿的翅膀往哪飞。”崇明东滩,小天鹅记录从0到500,如今已到2900只。

2022年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作为COP15中国角主题日中唯一的直辖市代表,上海向世界展示:一座超大城市,在高密度人口、高能级经济、高频次交流的情况下,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要求。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明确提出,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这是“排头兵、先行者”在中国现代化征程中的最新内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表示,上海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贯穿上海工作全过程的一条鲜明主线,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篇章。

半月谈记者:杨金志 周琳 吴振东 郭敬丹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