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为创新松绑!科研人员需要充分的工作自主权

2021-08-26 09:1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王攀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从7方面提出25条举措,为创新“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这一举措迅速引发社会舆论热议,有网民诙谐地说,以后研究生就不用忙着替导师“贴发票”了。

“贴发票”之说虽是笑谈,但真实反映出了科研经费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弊端。加快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现科研经费宽松化、自主化管理,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我国推动科技资源配置实现从“计划分配”向“竞争择优”历史性转变的集中体现,折射出社会各界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倍加重视,以及着力打破一切束缚科技进步“条条框框”的坚定信念。

不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争取国际战略主动,科技自立自强都是关键中的关键。面对“卡脖子”压力,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大幅提升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考察时强调,要增强紧迫感,围绕建设现代化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专注攀登科技高峰。

心无旁骛的状态从何而来?答案是,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

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要给他们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人们要清楚,科技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进入基础研究的深水区,意味着前面没有照搬的路线,没有画就的指南。“专家说话不算数,领导说的才算数”“一百个专家论证的成果不如一个处长说句话顶用”,曾是多少科研人员心中的痛!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就是让他们自己决定创新的事情怎样办才好。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科学研究被带入低水平重复、大比例浪费的死胡同。

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要做好人财物这篇大文章。科研工作是一项智力密集型的工作,科研管理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管理。我们不能因为担心科研经费被贪污浪费,就用繁琐的规定将科研人员绑在狭小的制度笼子里;不能用管工程的方法管科研活动,让科研人员变成“填表机器”;更不能忽视人的价值,一味用物化的指标,衡量科研人员脑力劳动的成果。下一步,要将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政策落到实处,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

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亟待营造自主探索、科研容错的宽松环境和良好生态。基础研究“润物细无声”,科研工作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可能是成百上千次的失败与挫折。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不怕失败”,就必须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从研究到评价乃至成果转化全过程,以宽松氛围呵护科研人员的自主性。未来,可推动、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横向合作关系,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设置可自由支配的公益性奖项,为正在科研攀登吃紧处的科研人员加油赋能。

政策落实,需要多方尽责;转变风气,更非一时可以奏功。在此创新引擎亟需动力、创新潮流时不我与的关键时刻,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举国上下,应该行动起来了。原标题:《赋予科研人员充分的自主权》 编辑:范钟秀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