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下沉访民情,大屏连小屏

2020-06-30 09:46
来源:半月谈网

张东升

以往的县域街道社会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如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干部群众交流渠道明显畅通,街道乡镇治理体系创新迭出,基层政府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1+X”:服务群众“方法论”

去年春天,我刚到任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党工委书记,就听到一位居民反映:他承包了土地想搞养殖,因为不知道该找什么部门、如何办手续,一直拖着没动手。

很明显,由于干部没做到下沉一线服务群众,加之群众缺少反映问题的渠道,群众不了解政策,形成了信息隔阂。

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街道很快建立了“新型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在这里,占满一面墙的超大屏幕,不断弹出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文字形式的、也有视频形式的。忙着接听热线的工作人员,不断为诉求者连线相关部门。同在一室的联席会上,有关部门人员讨论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

有了指挥中心作为大脑,居民可以随时反映问题,街道所有部门也可以参与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指挥中心是“1”,各部门的服务职能是“X”,这就是“1+X”的全新服务手段。

“大屏+小屏”:网尽所有问题

此次抗疫,指挥中心发挥了大脑的作用:上传下达信息,调度人员物资,排查疑似患者,安排生产生活。

防疫期间,我在指挥中心值班,可以随时看到大屏幕上弹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对话文字,比如——

有居民问:“我是外地人,但在本街道常住,物管告诉我不是本地户籍的防疫期间不能进小区。我该怎么办?”

工作人员迅速答复:“我们已经协调了您所在的村委,要求它给你办理通行证,你去找村里的李歆办理,他的手机号是……”

大屏上可显示多方对话。最多一次,大屏上曾有六方对话。那是因为土地承包纠纷,当事双方、自然资源所、公安局派出所、证人同时交涉处理问题,不受各自空间限制。

指挥中心要处理的问题,既包括居民的咨询、投诉、纠纷等,也包括“12345市长热线”转来的线索。处理方式灵活多样:“转办”即单一事项转给职能部门办理,“督办”即综合事项由多部门联合办理,“承办”即重大疑难问题由街道领导召集联席会议拿出对策。如果街道独立解决不了,则启动“乡呼县应”机制,提交县里有关部门解决。所有事项都按“派单—办理—销号—反馈”流程执行,除了“办理”环节需要到实地,派单、销号、反馈都在网上执行。

大屏上的居民诉求,从何而来呢?大屏的终端在群众手里的小屏上。6万多居民在手机上安装了“街道App”。居民打开手机,点击“村务公开”,63个村的政务、财务一目了然,不公开、假公开的情况无处藏身。App中的“政策指南”给居民办理各种事项指明了路径,残疾人补助办法、林木采伐手续指南一应俱全。在“书记信箱”中,居民可以直接给街道党工委书记提意见,书记督办后还会给对方回复。

“大屏+小屏”,畅通了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实现了“零距离、零成本”,为办事跑断腿、磨破嘴成了历史。

“全域+全科”:干部下沉网格

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了,还得让干部实打实下沉一线干事。平邑街道的办法是赋予网格“全域+全科”的定位。

首先,一个村有几个村干部,就划分成几个网格,村干部分别担任网格长。网格沿着边缘线延伸,不仅包含村庄,也包含村外的山水林田路,此谓“全域”。网格内的所有事项都在服务之列,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等,此谓“全科”。

其次,街道机关干部一对一下沉到网格,358个网格吸纳了358名机关干部。作为网格指导员,他们每月下沉2次,对网格内的“全科”负责,搜集信息、记录诉求、处理问题。

打通最后一公里,干部群众全天候面对面,为平邑街道带来可喜的变化,作风向实,矛盾愈少。今年以来,全街道12345市长热线重办率下降50%,街道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7.9%。(作者系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党工委书记)(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