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国潮”复苏传统手艺

2020-05-18 09:49
来源:半月谈网

提起“手艺”,很难与“潮”字相联系,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它是陈旧且耗时费力的。特别是被机器生产大规模替代后,不少老手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近年来,社会对传统手艺的关注度渐渐升温,当传统手艺与“国潮”相互碰撞,古老非遗与现代设计互相交织,竟开辟出一方手艺匠人的新天地。

设计+创意,为“国潮手艺”插上双翼

“国”是老手艺的魂,“潮”是不安分的心。

新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正积极地用他们的双手,为“老手艺”加上时尚、潮流的翅膀。不少年轻的“老手艺人”,实现了对传承文化内核的再挖掘、文化元素的再设计、产品功用的再丰富、品牌价值的再提升。

作为北京玉雕的第四代传人,80后的杨晓雅正重新思考金镶玉在当代的发展方向。有着“金玉良缘”寓意的金镶玉,其镶嵌工艺最初见于清代乾隆年间,以玉石为载体,将金丝镶嵌至玉石体内,二者融为一体。在过去,金镶玉仅在宫中流传,佩戴也有着相当严苛的等级制度。

“如何立足于传统元素,设计出符合年轻人审美和时尚潮流的作品,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在中国手艺网与腾讯视频合作播出的短视频纪录片《国潮手艺人》中,杨晓雅说。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地传承技艺,杨晓雅设计并制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以及兼具实用性的国风系列饰品,如福禄绵长系列、竹韵系列、祥云瑞气系列等。线条的变化和抽象的器型提炼让金镶玉的生命力愈发蓬勃、青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狮头扎制技艺传承人欧琦辉则别具匠心,她把曾在《黄飞鸿》电影中声名大振的佛山狮头与科技相结合,将狮头创造性地进行了3D打印,并加入磁悬浮技术,让狮头在底座上方不停转动,作品“狮来运转”便由此得名,成为白领桌上的可心摆件。

在手艺人杨慧子的手里,一把剪刀和一双巧手,让剪纸变成了妙趣横生的“二十四节气剪纸灯”。“我想用年轻人喜欢的潮流方式,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目前,杨慧子是一名设计专业的高校教师,一直在尝试将传统手工艺融入日常的教学中。

《国潮手艺人》第一期剪纸手艺人杨慧子

逢年过节才印制、张贴的传统年画,如今被手艺人刘钟萍赋予了新概念。如,用“脱单神器”“行桃花运”代表喜神“和合二仙”;用“逢考必过”表达高中状元;用“赚一个亿”请财神;用“儿女双全”来诠释传统的送子娘娘……年画中过去相貌“土气”的佑神在当下“复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前往“解忧年画铺”咨询购买。

面塑手艺人周毅,将传统面塑揉、搓、捏、塑等技艺与西方的翻糖蛋糕进行了创造性融合,不仅在造型上实现了突破,把年轻人喜爱的二次元人物形象搬到了翻糖蛋糕上;还研究出更为先进的翻糖技术,使得糖皮薄如蝉翼且不易干裂,口感更加适口,打破了过去翻糖蛋糕“好看不好吃”的思维定式,在中外美食节上频频获奖。

聚焦手艺生态,关注手艺人创变心路历程

其实,这些手艺人创变的背后,正是当下传统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缩影。

近年来,国内的非遗传承人队伍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像杨晓雅一样的新生代传承人,学习手艺的环境已不同于父辈。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的培养,他们拥有更包容、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在传承老手艺的过程中有了更多创变的新鲜想法和较强的执行力。

随着政策支持和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到学习老手艺的队伍中。一些年轻人宁愿放弃原有职业,静心习艺、跨界融合、大胆创新,为传统手艺注入了新时代的灵感与活力。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古老手艺不仅“活”起来,还“火”了起来,手艺人们的身份也变得更加多重。

然而,新生代传承人创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你为什么想做文创,你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欧琦辉的师父问道。

“我希望给狮头的传承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自己多年学习、推广技艺的经历和作为一个小学美术老师的职业感受,欧琦辉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就像给学生上课一样,如果一个老师很严肃地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快要消失的工艺,它的形势有多么严峻,然后逼着学生去学,这种学习的效能是很低的。如何让学生喜欢这节课,是我要思考的。”欧琦辉认为,只有先用一些新文创的作品吸引受众,人们才会愿意自发地去了解传统手艺。

“传统与创新”“经典与潮流”始终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议题。手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样面临“守正与创新”的课题。

从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到国务院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下简称“计划”),都对传统工艺的振兴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并指明传统工艺的发展方向。计划中明确指出,传统工艺振兴的总体目标,是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国潮是什么?“我认为国潮就是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和彰显,最重要的核心是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融合得更为时尚,既要了解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潮流的理解和喜好,也要唤醒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杨晓雅说。

坚守初心且追随时代的手艺故事还有很多。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推动下,手艺人传承创新的步伐坚定而自信,“老手艺”的“国潮路”一直在前行。

作者:郝秦玉(中国手艺网内容中心主任)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5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