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积极统筹安排,舒缓疫情对中小企业冲击

2020-02-08 19:09
来源:半月谈网

鲍勤、崔如鸿、汪寿阳

新冠肺炎疫情已为我国经济社会系统带来短期的较为严重的冲击。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由于此次疫情具有潜伏期较长、无症状感染者也有较强的传染力等特征,为防止疫情扩散,各地区均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加以应对,包括延迟企业复工、实行弹性工作、加强物理隔离等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影响了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正常运行,且这一影响将会随着防控措施的延续而持续,预期仍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考虑到这些服务业主体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短期内持续的疫情防控措施将可能导致这些企业收入断流,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和存续能力,对就业、社会与民生造成重要影响,建议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一、疫情短期极大地冲击了线下服务业

为有效应对疫情,国务院统一延长全国春节假期至2月2日,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在此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延长,如湖北省延长至2月13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延长至2月9日。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来看,尽管疫情防控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未来一段时期仍是病例高发期,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其他地区受节后返工等因素影响,也需要继续保持当前的疫情防控力度,严防死守,避免疫情扩散。

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从卫健委公布的累计报告确诊病例数量来看,疫情患者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占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余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区。但是,受制于疫情防控措施,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活动特别是线下服务业普遍受到了冲击。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201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3.92%,其中,在此次疫情中受冲击严重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5.81%。从区域来看,在此次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中,湖北、广东、浙江、湖南、安徽等地2019年第三产业占地区国民经济之比均超过50%。

服务业不仅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至2018年末,我国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分别为1912.0万个和5563.6万个,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为949.9万个和3184.6万个,占第二和第三产业总体的比例分别高达29.8%和50.6%。从资产和收入来看,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40.1万亿元,为第二产业的4.25倍;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高达150.4万亿元,比第二产业高6.2万亿元。由此,此次疫情对我国服务业的短期冲击将可能对国民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重要的压力。

二、疫情将可能引发一定的失业问题

线下服务业受到的短期冲击将可能影响这些行业中企业的持续经营,进而直接影响就业。疫情对我国的餐饮、零售、物流、旅游等产业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持续影响。根据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的预测,此次疫情峰值将在十天内达到,但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患者数量在达峰后下降速度取决于救治效率与防控力度。疫情与人口流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此次疫情严重的省份或经济发达,或为人力资源大省,因此疫情对节后企业复工生产和用工都会产生明显冲击。

当前,疫情对线下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冲击已经凸显。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断或明显降温,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断流,而企业仍需要面临偿还利息、缴纳租金、支付员工工资及社会保险等支出,这就直接导致企业出现流动资金危机,若疫情影响持续两到三个月,很多企业将可能难以维系。

线下服务业是我国吸纳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的主力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至2018年底,我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分别为6443.2万人、2235.3万人和1173.0万人,占全国总体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5.98%。若线下服务业企业因疫情受到冲击而难以维系,将会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形成严峻的挑战。

三、地方财政实力限制了地方政府应对疫情的能力

面对疫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冲击。例如,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内容包括五部分共30条措施,得到了全国多地区的响应。但是,已有措施主要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在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扶持,而针对受冲击严重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维系方面,目前暂没有全国统筹性的政策安排,仅有一些地方政策。例如,江苏苏州于2月2日率先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而江西、山东、河北、浙江、北京、上海、黑龙江、海南、重庆、四川、福建、广东等地也都纷纷出台各项措施。

从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来看,其覆盖面基本包括:(1)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的税收减免,以及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2)延迟纳税,延缴社会保险费等;(3)一定的房租减免或补贴政策;(4)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担保等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5)提供稳岗补贴。这些政策多为省级地方政府出台,而在目前疫情较为严峻的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仅有部分城市出台市级政策安排,尚没有相关的省级统筹政策安排。

地方政府在面对疫情时出台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受制于地方财政实力。事实上,受到近年来财政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影响,加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严重影响外贸等因素,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本就不容乐观。2019年1-11月,我国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仅为3.8%,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仅为3.0%,多个省市财政收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2019年1-11月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长3.1%,比2018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而疫情较为严重的广东、浙江两省,尽管其经济较为发达,但2019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4.5%和6.8%,比2018年分别大幅下降3.4和4.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实力弱化,这极大地限制了地方政府在应对疫情时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的能力,也为地方政府更好地优化使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政策建议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因疫情防控而导致的对经济、社会、民生的冲击也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分化,而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将可能引发破产、失业等问题产生普遍影响,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全国财政统筹安排,全国一盘棋,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一起协同,更加积极地应对疫情对就业和民生带来的冲击。一方面,尽快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税收优惠从疫情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扩展至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有效缓解其资金压力;另一方面,统筹安排资金解决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的社会保险金缴纳等问题,除已经出台的延期缴纳等政策外,建议对面临暂时性的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增加部分缴纳、部分返还等稳岗政策,加大稳岗力度。

二是加强财政对企业短期运营受到疫情冲击的补助力度。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冲击主要包括房租、利息、工资、水电等固定支出,由于企业短期收入断流,这些支出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持续经营。当前已有多地政府出台了房租减免或房租补贴政策,但已有政策的覆盖面还远远不够,建议加强对经由自主协商、降低或减免租金的企业、个人的税收和信贷优惠,以鼓励全社会同舟共济,度过难关。此外,除房租外,水电等能源支出、场地或展位租金等也都是可能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建议各地政府对企业情况进行系统性地摸查,以更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有效舒缓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

三是切实采取措施积极鼓励线下服务业企业向线上服务业转型,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措施延续带来的持续冲击。积极地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目前已有多地政府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这不仅能够应对疫情的短期冲击,而且能够更好地培育人力资本、培育线上产业,值得推广普及。

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多渠道打通产业服务链,减缓服务业的负向冲击经由产业链向制造业蔓延的趋势。例如,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因疫情防控导致已有的物流供应链中断时,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协调餐饮企业卖出囤积商品,协调种植户、养殖户等重塑新的供应链,确保局部产业链的冲击不会传导至全局,有效减缓疫情对经济系统的负面冲击。(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