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南京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2020-06-18 17:39
来源:半月谈网

市域处于统筹城乡和承上启下的特殊位置,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是防范重大风险、化解突出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抓手。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江苏省南京市活用大数据,实现市域“一网”全覆盖;创新“网格+”,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练就“铁脚板”,锻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实践,探索中心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活用大数据 市域“一网”全覆盖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带来社会问题复杂化和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社会治理进入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必须依靠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锦辉说。

(南京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研判分析平台)

近年来,南京市以大数据应用为手段和支撑,探索构建以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为“末梢”、以市区街联动指挥平台为“中枢”的大数据平台体系,推动实现风险隐患实时感知、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工作指令精准落地。

——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化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长期面临的困境和痛处。

2017年,南京市开发上线“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网格员可通过手机终端采集居民、企业的基础信息,及时掌握老年居民、低保家庭、残障人士等困难人员以及各类重点人员的情况。

2019年,南京市对该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完善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社区服务、重点监管、党建工作、考核管理等九大类业务模块,让网格员工作任务做到指令化、清晰化、节点化。居民也可通过手机终端平台的社区服务模块,在线办理居住证、犬证、尊老金、低保等各类业务。

“一体化平台让我们更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到全市人、房、地、物、事、组织等基础数据,可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风险隐患发现难、源头信息采集难、数据共享应用难的问题,让‘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转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网’。”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曹谦荣说。

——市区街三级“决策中枢”,实现风险隐患早识别、早防范、早控制

重大风险隐患往往来源于对细小环节的决策处置疏忽和日积月累。传统的层级式社会治理决策处置机制周期长、反应慢、效率低。

对此,南京市分别在市、区、街道建立三级平台,构成大数据体系的“决策中枢”,实现全覆盖排查、全领域研判、全过程监管,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早识别、早防范、早控制。

市级大数据研判分析平台分为全景网格、网格工作、研判预警、监督考核四大部分,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反映全市域社会治理大数据变化,智能分析研判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区、街两级联动指挥平台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及时响应居民诉求,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如秦淮区联动指挥平台整合数字城管、12345政务等16个部门,集信息汇总、预警监测、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监督考核5大功能于一体;街道分平台集成视频监控、网格员定位、在线呼叫等功能,承接区级下派任务,收集网格员上报信息,调度街道范围内各类问题。

大数据平台应用也促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标准化。建邺区在建设区、街两级指挥调度平台过程中,创新制定应急处置、综合执法、民生保障等领域22项事件处置的标准流程,通过数据化驱动、标准化流程、一体化集成和闭环化运行,以“流程再造”为基层赋权赋能。

创新“网格+”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网格化是近年来我国顺应社会结构新变化、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关键之举。“一个社会真正有效的治理,其核心在于达到社会结构的平衡,需要政府、社会、市场、居民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徐锦辉说。

(“中国之治 南京行动”—向社会报告政法工作)

近年来,南京市在划分全市12545个网格基础上,创新“网格+党建”“网格+警格”“网格+安全生产”“网格+小区”等一系列社会治理新形态,探索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资源在网格内联用、问题在网格内联治、服务在网格内联动。

——“网格+党建”,强化引领基层组织

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将党建服务点设在网格,强化党对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作为南京市“网格+党建”先进典型,栖霞区建设130多个党群之家、村民小组党群驿站等基层“红色阵地”。其中,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为老服务乐龄馆、社会组织服务馆、党员政治生活馆等区域,划分党誓厅、党史厅、党示厅、党视厅、党事厅、党建厅、党群厅、党教厅8个功能区,辐射服务12所高校、23万人口和近1800家驻街单位。

近年来,栖霞区借助“党建云社区”在线服务,按照“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和党员作用就要在哪里”原则,深度嵌入基层社会,走好网上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微信群等新方式,党组织牵头组织开展为民办事等线上议事,该项目获评2018全球城市论坛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

——“网格+警格”,推动“五个一体化”

网格和警格区域重叠较大、职责功能互补。为有效整合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力量,南京市以职能融入、系统融接、机制融优、力量融合、警民融洽为目标,推动网格、警格“双网融合”。

2017年,南京玄武公安分局在全国率先创立以网格为单元、以移动互联应用为载体的“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社区治理工作机制。2018年,南京市公安局“一号文件”对公安机关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纳入全市公安机关绩效考核。同年,浦口公安分局汤泉派出所配合汤泉街道,围绕辖区治安特点研发了“汤泉联勤智能巡更系统”,连接网格巡防员手机客户端,将发现的问题汇集至联勤指挥中心,由该中心安排职能部门人员前往处置。

目前,南京市“网格+警格”正逐渐形成警网两格一体化、治理力量一体化、日常工作一体化、平台数据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工作格局。

——“网格+安全生产”,重点领域专业支撑

安全生产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2019年,南京市在原有综合网格框架下,叠加设置了应急管理网格(应急格)、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安监格)两种安全生产专业网格,推动街镇安监人员、派驻派出所消防特勤、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等专业力量进网格。

人员配置上,每个应急格、安监格由各街镇安全监管人员(消防特勤)担任网格员,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同时,把企业安全员、单位保卫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等纳入网格员队伍,进行日常巡查、检查和监管等。

平台支撑上,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上开发“安全生产”模块,提供信息采集、网格巡查和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功能,实现日常走访巡查、执法检查和处罚的全程流转,对空间、责任人、风险源、部件(资源)实施“一标四实”,囊括了危化品、工贸、燃气、固废危废、民爆、特种设备等20个部门主管行业的检查模板。

——“网格+小区”,政社联动多元治理

住宅小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南京市构建社区党委领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等参与的政社联动多元治理体系。如雨花台区成立社区网格巡回法庭,方便群众线上立案,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无讼社区”。六合区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网格为基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1+1+3”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南京市发挥多元化治理优势,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住宅小区分类管理。对3008个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发挥物业企业主体责任,利用物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监控;业主委员会通过业主微信群等协助社区和物业进行疫情防控提醒。对2276个无物业小区,按照属地原则,由街道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组成专门队伍,落实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确保疫情有效控制。

练就“铁脚板” 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好制度’不如‘铁脚板’,社会治理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个网格员、警务员、楼道长、志愿者每一天的工作中。”徐锦辉说。为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南京市以练就“铁脚板”为目标,打造“政法网格员”队伍,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常态化;首创南京网格学院,以专业化培训,提升人才队伍服务能力。

(南京网格学院)

——政法网格员,深入一线当好“八大员”

2020年3月,江苏省委政法委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全省政法系统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八项制度”,当好“八大员”。

南京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当好“八大员”要求,发动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学会会员等报名作为兼职网格员,打造“政法网格员”队伍。目前,南京全市报名“政法网格员”共1.4万余人,实现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政法网格员”。

为了让“政法网格员”队伍更好地深入一线、服务基层,南京市委政法委研究制定“政法网格员”下沉社区网格十大职责、22条工作指引、10项重点提示。并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上开发“政法网格员”专门模块,设置政策推送、任务提醒、工作纪实、对策建议、网格风采、统计考核等功能。截至2020年5月底,南京全市“政法网格员”进网入格、担当作为,积极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处、风险排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进网入格活动,共通过平台模块上传各类工作纪实8000余条。

——南京网格学院,探索教、培、研专业体系

为了不断增强网格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2018年5月,南京市委政法委与南京晓庄学院合作,以网格员骨干、社区书记、主任等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以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为主题,率先创建全国首家网格学院,作为网格员教育培训和网格化社会治理研究的专门机构。

该学院聘请社会治理领域专家学者、实务部门专业人才以及一线网格员作为师资力量,开设了理论型、应用型、拓展型三大领域、40个课程科目,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示范点现场教学、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此外,在全市成立12家区级分院,在南京市月牙湖街道、沙洲街道和苏州、扬州等市遴选了20余个现场教学基地,初步形成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三大体系。

数据显示,2019年,该学院共举办73期培训班,承接了省级、地市级等多批次外地培训任务,年度培训学员6000余人,各网格分院培训学员万余人次。制定《关于网格员开展专业学历教育的方案》,全市共有178名专职网格员考入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南京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的五点启示

市域既是重大矛盾风险的产生地、集聚地,也是化解重大矛盾风险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影响最小的“缓冲区”和“协调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今年4月,中央政法委会议提出,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支点,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力求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调研发现,近年来,南京市实践“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新机制的经验对全国各城市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党组织为桥梁,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条线分割“三大围墙”。全面梳理街道社区、驻区单位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促进党组织、职能部门的资源、服务和管理沉到基层、落在一线,推动原有层级管理、条线管理格局向一体化治理新格局转变。

二是坚持理念创新,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市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复杂、开放的系统,相比过去,对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应摒弃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城市治理方式,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增强城市的“弹性”和“韧性”。

三是坚持人民导向,回应和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如南京打造“政法网格员”队伍,构建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切实解决群众难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切实做到把群众的关切点作为工作着力点。

四是坚持社会共治,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将居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社区的社会黏性和成员归属感,努力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同时,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健全激励补偿机制,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依法参与社会治理,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五是坚持科技支撑,把市域社会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治”。加快建立集信息采集、纠纷受理、数据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社会治理智慧系统,一网统管,将大数据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驱动社会治理升级,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府管理精准化、政府服务便捷化。(朱成林)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