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网络对抗威胁国家安全

2019-01-10 09:52
来源:半月谈网

信息革命是把双刃剑,它既激发了生产力发展的潜能,又引发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多重不确定性。就安全领域而言,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冲突的特点,在避免公开战争风险的同时,使网络空间成为竞争甚至对抗的另一个场域。与之相应,信息能力也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与国家安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网络战成为国家安全威胁

埃及《金字塔报》近期发表安全事务专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希德的文章,全面分析了网络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文章认为,鉴于其破坏性影响,网络战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对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破坏和摧毁一个社会,扩散无政府状态和社会动乱,摧毁公共价值观。这种战争形态甚至可以利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取得军队和情报机构在几十年时间里都无法取得的结果。

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软件被用来汇集和分析大量信息,评估不同国家的民意。一旦该技术被运用于网络战,它就可以帮助精准引导舆论朝特定方向发展,进而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基础。

社交媒体被用作强有力的政治游说工具和推动政治变革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战提供了战场,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前所未有。从“脸书”“推特”、YouTube、WhatsApp到Instagram,植入和散播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机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这些应用程序的用户可以在几乎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编写、埋设和转发新闻、信息和想法,包括假新闻和谣言。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兴起的政治民粹主义者,就成为推动虚假信息广泛传播的主体之一。

 网络技术改变大国冲突性质

俄罗斯报纸网刊文分析新技术如何改变大国冲突的性质。文章指出,大国核均势使传统战争不再紧迫,相反,地缘政治对手借助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的对抗愈演愈烈。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美国的对手们在网络上的活动,处于非战非和的“灰色地带”。在这个地带,美国及其盟友无法以军力相回应,所以在制定有效应对措施时经常陷入僵局。该报告作者、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詹姆斯·刘易斯认为,网络对抗的目的并非用炮弹和炸弹击溃敌人,而是取得认知效果,即改变受众的思维和行为,影响敌国的士气、团结、政治稳定,最终削弱敌人的抵抗意志。

在刘易斯看来,目前美国正处于一个软实力被削弱而硬实力不那么有用的世界。这种新型冲突的核心是信息及其产生的认知作用。美国的软实力源于其令人信服的理念,但这些理念已被关塔那摩监狱酷刑、“棱镜计划”以及中东地区近20年的战乱等事实所破坏。

“社交媒体国家化”倾向不容忽视

2018年3月,英美多家媒体曝光英国剑桥分析公司非法使用从“脸书”获得数千万用户的数据。该公司据说曾受雇于美国特朗普竞选团队、英国“脱欧派”政治组织,乃至印度、尼日利亚等其他国家的政党竞选团队。

此前,美国学者丽贝卡·麦金农在《网络的知情同意权:互联网自由的全球斗争》一书中提出了“脸书斯坦”(Facebookistan)一词,将“脸书”公司与国家形态进行比较。国内学者分析认为,西方学界关于“社交媒体国家化”的思想,揭示了社交媒体发展引发的深层次挑战。

从政治属性来看,“脸书”公司等社交媒体已经具有部分的国家属性。在经济规模上,无论年收入还是整体经济影响,“脸书”公司都已“富可敌国”;在受影响的人数上,“脸书”用户数量已接近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且活跃用户每年以约17%的速度持续增长。

从全球影响来看,“脸书”公司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一股主导性力量。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当下,“脸书”公司对人类活动的渗透范围已经超越历史上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它卷入各国现实政治的程度已经相当之深,一些国家甚至将外交人员派往“脸书”公司。

从政治诉求来看,“脸书”公司已经从单纯追求盈利的大型跨国科技公司向以“构建全球共同体”为目标的非国家行为体转型。“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构建全球共同体》一文中,充分表达了对政治形势的理解和“脸书”的发展目标。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构想实际上是扎克伯格试图通过“脸书”来进行国际治理,冲击“国家是国际社会构成主体”的观念,这种勃勃雄心和线性进化的观念使得“脸书”与传统国家的关系可能走向竞争与替代。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