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树本砺新,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好务

2019-01-22 17:45
来源:半月谈网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铁山坪校区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创建于1949年,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学校以“海纳百川,德建名齐”为校训,坚持“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和“优质+特色”的办学思路,秉承“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

学校现发展为“一校三区”——观音桥校区、铁山坪校区、御龙天峰校区。对三个校区实行“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追求精细、高效、科学、特色、健康、和谐发展。其中,铁山坪校区由全国知名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员建筑师吴耀东教授主持设计。建筑设计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风格,景观设计与铁山坪森林公园相互交融,和谐共生,形成独特的山地校园景观、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书院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施组织学生坚持晨练,实施海量阅读,推行科技创新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和文化艺术节,成立志愿者组织,加强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训练,推进国际教育,使学校成为成人成才的理想摇篮。

创客中心

学校教风淳正,师资一流。学校教职工46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包含博士后1人),硕士研究生84人,正高级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2人,全国模范、先进教师5人,特级教师6人。另外,拥有一大批高级教师、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区教育导师等各类优秀教师。近年来,在全国、市级优质课大赛中,8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

学校学风浓厚,素质教育成果丰硕。现有班级130个(含国际班),学生6000余人,学生多次获得宋庆龄基金奖励、国家专利、科技比赛国际金奖、合唱比赛全国金奖等全国性大奖。先后培养出3名高考状元,1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得主。近年来,培养清华、北大学子百余名,重本率保持在75%左右,实现了“低进高出”,素质与成绩兼优的办学实绩。是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和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学校,清华大学生源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百强中学”“2018-2019中国高中教育50强”等上百项荣誉称号,创造了重庆基础教育的“十八中奇迹”!

VR教学

在改革与发展中,学校集中力量做好四件事,形成了实力强劲的“拳头文化”:

锻造砺新型多元化、组织型人文化的教师团队。所谓“砺新型”,就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高素质”,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创新型”,要求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变革教育教学关系,每学期要提出一个新点子,实践一个新做法,收获一个新认识。达到能顺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多元化”,即培育专业化、特长化、综合化教师,形成“一专、多能、有特长”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适合学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特长教师:适合特长生培养、竞赛、自招、科辅等教学;综合教师:适合跨学科、联合教学。多元化教师,有利于实施选择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学有所长。“人文化”,即教师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习项目的组织者、好奇心的激发者、心理情感的陪伴者。

研学旅行

在教师培养方面:一是成长规划——继续实施“一三六九”教师成长工程,坚持“合作伙伴式”培养途径,即培养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初见成效,六年成为骨干,九年成为名师”,培养更多具有世界眼光的研究型、教育家型名师。二是专业提升——继续通过四C课程、精准课堂、青蓝杯大赛、师生海量阅读、名师工作室等途径,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三是校本教研——继续通过集体备课、开展课题研究、编写校本教材、出版专著、开展教师沙龙、论坛等,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四是全员培训——通过十八中砺新大讲堂把“名家”请进校园讲学、指导;开展“中国名校行”让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著名中学学习交流;丰富完善教师培训的内容和体系,保持教师清新的“源头”“活水”。实施智能化管理,为每位教师量身定制培训个案,切实增强培训实效。五是完善设施——继续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更新平板电脑、建设智慧教室、录播室、创新实验室、创客中心、人文教室、科学教室、学科创新基地、教育实践基地、教师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搭建教学、实践的平台。

智慧教室

开发精品课程,打造精准课堂。未来课程具有契合、融合、联合三大特征;未来课堂也将更加融洽、合作、开放。我校着力打造“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为基点的4C课程体系:“树本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砺新课程”凸显校本课程精品化;“海纳课程”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百川课程”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普及精准课堂,要求顶层设计优化,备课精准;教师热情智慧,引导精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精准;考核科学激励,评价精准;信息技术恰当有效,支撑精准。学校开设80余门选修课程,创建41个学生社团。建成两大市级重点课程创新基地:即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学科创新基地、英美文化视域下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从质量上保证课程资源的多元性,从精准策略上保证课堂的卓越性。

建设数字校园,营造书香绿境。未来校园应具如下特征:一是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二是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三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四是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五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六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重庆十八中在校园建设中:解构校园边界,将实体校园与虚拟校园结合,即开发校外实践基地,融入社会行业实践,拓宽虚拟校园界限,最终实现无边界学习。优化管理资源,将开放型管理与数字管理整合,即我校秉承“策必广益,民主管理;行必专精,精细管理;深化改革,智慧管理;整合资源,开放管理”的优良传统,积极融合信息技术,形成了“4+1”智慧校园管理范式。挖掘校园文化,绿韵生态与书香濡染融合,十八中结合铁山坪4A级景区的地理环境,积极开发校园文化,建设树本书院、校史馆、图书馆、砺新博物馆,校园主题雕塑,通过连廊文化,数字图书馆等,逐步形成了绿韵书香校园文化特色,使自然与人文融合,提供学生快乐学习生活的空间。建构起了个性、选择、开放的智慧空间,形成了绿色、人文、创新的校园文化。

学生参加重庆市模联大赛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未来学生。坚持“三与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依循“多元涵养,个性发展”的中长期培养思路;施行“两坚持”“三做好”的举措——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德育工作为先,重庆十八中为原四川省传统德育名校,将始终继承德育序列化传统,与时俱进,强化学生自主管理,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多元化人才培养,强化“特长+文化”的培养途径,即深化课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以兴趣为导向,因材施教培养多元化人才;做好4C课程资源开发,全面落实精准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障,学校以“回归教育本真”为原则,不断升级教育教学水平,从生本课堂到精准课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精准教学体系;做好研学旅行研发策划,丰富社会实践课堂阵地,未来学生培养不止步于传统课堂,而是要面向社会和未来,学校积极创建社会实践阵地,实施无边界学习战略;做好学生人生规划,为学生幸福成长保驾护航,学校成立学生指导中心,从心理评估到职业生涯规划等,全方位立体化地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专业提升并举。 

责任编辑:王明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