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楚雄姚安:田园牧歌里的乡村振兴答卷

2025-11-02 12:5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晨曦微露,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的一家花卉公司包花车间,智能分拣机高速运转,工人们娴熟地包装、分拣、打冷,几万枝鲜花即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

近年来,姚安县坚持设施无土化、生产绿色化、管理数字化、水肥智能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花卉种植主体59个,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2.13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花卉产业串联起种业研发、智能温室栽培、采后处理、拍卖交易、电商销售、农文旅融合等环节,成为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

姚安县鲜切花种植基地(2025年10月10日摄)。

在当地一家公司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里,一头头毛色光亮、体形健硕的云岭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营养餐。不远处,规模化种植的青贮玉米为牛群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姚安县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将牲畜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农田和花卉蔬菜基地,形成“牛-沼-菜”的绿色闭环。农户通过参与养殖、种植饲草或在产业链上务工,获得稳定可观的收入。

夕阳西下,一马平川的姚安坝子,广袤的蔬菜基地依旧是一片繁忙景象。菜农们将精心采收的甘蓝、豌豆整理装车。姚安蔬菜以其品质和信誉赢得市场青睐,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坚实支柱。

姚安坝子(资料图)。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而人居环境的改善则直接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姚安县从环境问题入手,实现乡村面貌的美丽蝶变。

在光禄镇福光村委会罗西坪村,昔日“脏乱差”的景象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分类处理的垃圾箱、覆盖广泛的污水管网和无害化的卫生厕所。村庄清洁行动、污水治理等工程让农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得以补齐。

姚安县充分尊重自然格局和乡村风貌,巧妙利用本土材料,古建筑修旧如旧,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景观。村民们既是环境整治的受益者,也成为主动维护和创造美的参与者。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催生了“美丽经济”。越来越多的村庄依托产业基础、田园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起乡村旅居、休闲民宿、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春天,徜徉玫瑰花海;夏日,感受古镇清凉;秋季,体验丰收喜悦;冬来,品味烟火人间。近年来,光禄古镇通过招商,盘活100多个闲置院落,涵盖旅居小院、咖啡屋、瑜伽馆、艺术家工作室等多元业态,吸引了80余户院主入驻,带动就业超200人,光禄镇光禄村上榜首批“旅居云南”高质量发展试点名单。

姚安县光禄镇朝阳村(2025年10月23日摄)。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姚安县建立村民小组议事会,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栋川镇徐官坝社区杜家屯小组的老巷道曾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近4米宽的道路甚至难以通行三轮摩托车,村民意见强烈。民情联络员把群众的想法上报议事会后,经集体协商、入户动员,清理腾退占用公共道路的建筑,拓宽巷道,铺上青石板、安装路灯并建起绿化带,让昔日的“杂乱差”变为“微景观”。

在涉及小组发展、公共事务等事项上,姚安县以村民小组议事会为桥梁纽带,采取面对面、零距离的议事方式,把会场搬到马路边、墙角下、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灵活运用“火塘会、板凳会”等形式,让村民围坐一起,围绕“山地承包给谁”“租金怎么花”“闲置资产怎么盘活”等议题聊家常、议事务,既拉近干群距离,又高效商议村里的大事小事。目前,姚安县9个乡镇77个村(居)委会建立1132个村(居)民小组议事会。

村民小组议事会在协商讨论村小组事项(资料图)。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让广大农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收入的多元化是直接的体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务工得薪金、入股合作得股金、庭院经济得现金……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7500名花卉工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背着娃、包着花、管着家”,姚安农民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民宿业主、电商达人。

生活品质的跃升是触手可及的幸福。在光禄镇新华村、官屯镇巴拉鲊赵家村,硬化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接到厨房里,教育医疗条件持续改善。

精神文化的富足是更深层次的获得。在光禄玫瑰古镇高雪君祠,非遗庭院剧《蓝蜻蛉》长期展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的下沉、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李绍祥)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