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重点项目是‘大领导’掌舵的大事,只有深度参与了才知道,原来‘小干部’也可以有‘大舞台’。”被选派至地铁12号线建设项目专班的青年干部左思陈深有感触。今年9月,武汉市洪山区完成地铁12号线全部施工断面移交,为项目2026年通车运营按下“加速键”。

10月25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指出,要提振“四气”精神、勇于攻坚克难。重点项目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更是“小干部”淬炼成长、成就事业的“主战场”。今年以来,洪山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锚定了一批对高质量发展具有牵引性、带动性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在街道逐一建立实体化运行专班,构建“区领导包保+专班驻点推进”的常态化跟进协调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加速落地见效。同时,以“干部在一线成长、项目在一线推进”为导向,将项目一线打造成磨砺干部的“练兵场”,择优选派职级公务员和年轻干部包保,让“小干部”在项目跟踪、矛盾化解、攻坚突围中扛起“大责任”,激昂“干大事业”的豪气和锐气,实现干部成长和项目成功的“双向奔赴”。
一线攻坚,挂图作战抓落实
年初,洪山区制发《2025年全区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包保工作方案》,在区级领导联系“七个一”重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级领导领衔包保、专班驻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区级层面采取月督办、季讲评、“四不两直”等形式跟踪问效,推动各项任务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同时结合发展形势动态更新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确保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区委组织部择优选派46名高职级公务员驻点包保、50名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全程跟练,充实专班力量。各驻点专班紧盯目标、挂图作战,建立“一项目一方案、一日一盘点、包保区领导一周一调度”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明确到人,以日拱一卒的韧劲,确保周周有进展、月月有突破。
曙光养殖场北地块征收供地任务,直面“权属跨区、租户复杂、补偿分歧大、腾退时限紧”等多重困境,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驻点专班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创新搭建“街道+区直部门+东湖高新区+企业”四方协调机制,历经8轮磋商,终于打破僵局、达成补偿共识。攻坚收尾阶段,更是打出“组合拳”:紧盯审计进度,协调审计公司增派骨干,确保按期出具审计报告;第一时间对接区财政局开辟“绿色通道”,完成附着物补偿款拨付;选派腾退专员每日驻点,贴心协调解决设备吊装、垃圾清运等具体难题,最终225.97亩跨区地块提前完成净地移交,用实干把“不可能”变成了“超预期”。
创新机制,协同解题破壁垒
针对重点项目推进中跨部门、跨层级协调难度大的堵点,洪山区大胆对驻点专班赋权赋责,打破部门职责边界壁垒。明确专班对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推进直接负责,有权研究、决定、落实工作推进中的非法定事项;各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对项目和事项推进涉及的各类审批、许可、评价事项,坚持应办尽办、能快则快,绝不推诿拖延。同时,破除街道“属地管理”的一刀切思维,明确专班驻在街道但责任不转嫁街道,严格控制参与范围,部门和街道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直接参与专班组织的日常调度及相关会议,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小干部”赋能。
板桥停车场是承担地铁列车停车列检等功能的重要设施,是地铁12号线建设的重要一环。包保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一线现场调度,驻点专班主动扛起责任,在区住更局的指导下,积极衔接业主单位,聚焦勘界报告、权调报告、选址红线调整等基础资料,精准对接需求,同步梳理工作堵点,第一时间反馈问题。通过协同省、市有关部门及区政府联合破局,仅用半年时间就移交板桥停车场涉及省农科院施工断面约280亩。
组织护航,榜样同行提志气
为让“小干部”快速成长、扛起重任,洪山区构建“区级领导领衔包保、处级干部驻点推进、年轻干部全程跟练”的专班运行体系,为每名年轻干部指定一名处级干部作为帮带导师,建立“一人一册”全过程跟踪评价机制。导师们在一线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开展即时辅导与实战反馈,让年轻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快速积累实战经验、提升攻坚能力。同时,突出正向激励,聚焦地铁12号线建设、梨园才林路学校建设等任务重、难度高、成效大的“硬骨头”,对10名在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奖励,并开设专栏专访报道,让实干者出彩、让有为者受誉,进一步营造干字当头、奋楫争先的浓厚氛围。
一线攻坚点燃动力、创新机制凝聚合力、组织护航释放潜力,展现了洪山区提振“四气”精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践探索。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全区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已有12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1项重要事项办结,实现了“干部成长——项目成功——区域发展”的良性循环。未来,洪山区将在丰富拓展实训平台、创新优化激励机制上持续用力,以更完善的培养机制、更有力的保障举措、更鲜明的激励导向,在提振“四气”中升腾发展气场,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洪山力量。(杨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