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委书记 金进富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今年以来,诸暨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牢固树立“拼抓项目、拼抢要素、拼尽全力”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项目攻坚突破年、产业招商竞赛年、基层基础提升年“三个年”活动,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一季度,全市GDP增速达7.6%,分别高于浙江省、全国平均1.6、2.2个百分点。
聚焦项目攻坚,锻强发展硬支撑。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硬支撑。诸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推行谋、招、建、争“四位一体”。主攻招商抓内生。实体化运行招商指挥部,健全优化项目寻找、洽谈、评估、审批“一条龙”高效机制,出台招商项目异地共享激励办法,四套班子带头认领招商任务,一季度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50亿元以上2个。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内生项目,市领导带队集中一个月时间走遍1390家规上工业企业,摸排推进亿元以上内生项目144个、总投资685亿元。主攻建设快投产。创设重大项目指挥部,高效运行重大项目在线指挥系统,加强谋划、落地、审批、开工、投产“五个统筹”。针对得地慢问题,创设“数据得地”模型,5大维度15条标准量化筛评,自动生成得地顺序,精准快速匹配土地;针对审批慢问题,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预审、要件合规、集中审批,一般产业投资项目比常规提前3个月投产;针对建设慢问题,举办项目“擂台赛”、完善项目“双承诺”,并创设招商落地、开工建设、投资贡献、要素支撑、投产达效“五张榜单”,每季度张榜公布红、黄、蓝、“蜗牛”项目。主攻谋划多储备。坚持“上级有政策、诸暨有项目储备,诸暨有项目、上级有政策空间”的理念,始终紧盯“两新”“两重”等6条“跑道”,积极谋划跨界、跨领域、跨时空“三跨”项目,形成“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动态项目库,累计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47个、总投资超2500亿元。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诸暨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诸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耕传统产业。诸暨是传统产业大市,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占比达6:4,其中袜业产量约占全国的70%、全球的三分之一,淡水珍珠产量占全国80%以上、世界73%左右。但一直以来面临着科技含量低、品牌溢价少的“转型阵痛”。诸暨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袜业集群深耕智能制造,开发全球首款AI袜业大模型,设计效率提高30倍,培育年销售千万以上自主品牌50个,改造数字化车间201个,袜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增长25%。珍珠产业抢抓平台经济风口,落地绍兴市首家Tik Tok跨境直播基地,日均直播超7000场;引进日本漂白增光染色国际先进技术,开发小米珠、异形珠等网红爆款,珍珠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长28%。培植新兴产业。聚力“枫桥经验”赋能“枫桥经济”,整链招引智能视觉产业,重点攻坚人形机器人、激光雷达等细分赛道,成立全国首个智能视觉产业联盟,汇聚越芯半导体、速腾聚创等一批国内龙头企业,规上年产值突破250亿元、增长28%。高标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引进弘飞空天、天链测控等重大项目16个。聚合科创平台。创新探索科创平台牵动“科教人”贯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浣江实验室,高效运行杭州、上海、深圳“诸暨岛”,引育科创项目143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绍兴最多。实施科学企业家培育行动,创新人才科创项目引进体系,落户国家级领军人才139人、连续三年居绍兴市首位。
聚焦开放提升,塑造发展新形态。诸暨坚持“跳出诸暨谋划诸暨,跳出诸暨发展诸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迭代跃迁。构筑一体互联的开放通道。围绕打造高效顺畅的现代交通体系,重点谋划实施义新欧(诸暨)枢纽港项目,规划推进杭诸市域铁路、萧山机场至诸暨城际铁路等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带、交通带、产业带“三带融合”,着力打造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先行区。打造宜居现代的开放片区。统筹当前与未来、建设与管理、产业与城市,扎实推进重大片区系统提升工程,加快打造一批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空间。依托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打造5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地,主招空天装备新材料项目,总投资73亿元的15个项目加速推进;依托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7平方公里的中国视觉之城,首批4个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抢抓安华水库扩容提升工程契机,打造高湖未来新区,一批总部经济项目正在洽谈。做优大气包容的开放环境。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落细落实浙江省“民营经济32条”,迭代完善“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连续2年居全省前十。聚焦企业“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揪心事,374名科级干部常态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92名服务专员“承包”207个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企业安心发展。
聚焦共富先行,提升群众获得感。诸暨锚定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健全落实市级层面共富统筹协同机制,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以市内“山海协作”引领城乡融合。扎实做好强城兴村融合文章,规划构建“Y”形县域发展轴,确定2个中心镇、13个重点村、7个乡村组团,谋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乡村共富、乡村国土空间优化等五类项目共112个,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素资源双向流动、产业发展一体融合。以“共富工坊”组团促进集体增收。加速推进“共富工坊”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品牌化发展,持续推进党建联建“共富片区”建设,重点构建5大特色片区,形成强村带弱村、区域共同富的发展模式。已打造珍珠、袜业2条百亿级共富产业链和香榧、西施石笕、同山烧3条10亿元以上共富产业链,沿链建成“共富工坊”205家,吸纳就业人数超9000人,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172万元、人均年增收3.4万元。以“未来产业社区”带动强镇富民。立足乡镇块状经济特点,重点围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袜业、金属材料加工等传统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集聚型、传统改造型、工业楼宇型、创新创业型“四型”未来产业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全面增强乡镇发展潜力和动能,更好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奔富。
接下来,诸暨市将进一步扛起“经济大县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创新求变、稳中求进、勇争一流,推动诸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