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来苏镇梳妆台村田园大地景观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创新实践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永川区仙龙镇太平桥村美丽院落景象
永川黄瓜山梨丰收场景
美丽塑形,“三制一化”激发自治活力
来苏镇梁家塆院子曾经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房屋老旧,道路泥泞,家禽散养,污水横流。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梁家塆院子发动党员、群众,通过“政府投资+农户参与”的方式,运用积分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这里焕然一新。
“改造过后大家都很满意,房子整得很漂亮,粉刷得又白又敞亮,马路也修通了。”梁家塆院子居民蒋诗贵说。
永川围绕“把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关键,在常态化落实“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数字化。其中,积分制通过物质兑换、精神奖励、政策支持,推动形成乡村良好风尚;院落制以自然村落为基点设立院落,将党小组建立在院落,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形成院落事院落议、院落定、院落管的村民自治良好氛围。
目前,永川已在全区207个行政村全面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并评选区级“乡村最美院落”20个,创建市级美丽宜居乡村83个、绿色示范村3个、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2个。
永川区食用菌工厂
党建铸魂,“四和一美”涵育和美乡风
在卫星湖街道石龟寺村老店子大院,吕祥杰老人用短短6句78字的《吕氏家风》教育引导全家12口人,也让整个大院洋溢着和谐的气息。
“作为老人要有爱心,作为子女要有孝心。”吕祥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老人坚持10多年为大院打扫卫生,还自己出资修建文化体育设施,并设计一座座雅亭,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融入其中,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乡风的熏陶。在吕祥杰的带领下,老店子大院成了永川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永川区还有众多像吕祥杰这样的老党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正能量,调解着邻里矛盾,引领着乡村新风。例如在临江镇的人民调解员陈久述,每调解一起矛盾纠纷,就将案例、法律知识等编成“打油诗”教化警示乡邻,至今已编写百余首。
近年来,围绕人心和善、家庭和乐、邻里和睦、村社和谐、家园秀美的“四和一美”目标,永川广泛开展各类评选活动,评选出一大批“和美”先进典型。
目前,永川区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中国好人”9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4户等荣誉。
永川区板桥镇通明村乡村治理风貌
法雨润心,“法治服务”保驾护航
过去,由于村民法治观念淡薄,一些乡村经常发生矛盾纠纷,其中不少得不到公正有效化解。如今,永川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乡村振兴,让法治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永川区全面推广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这些法律顾问如同乡村的“法治医生”,为村民们解答法律疑惑,提供法律帮助。不仅如此,智慧“村居”法律顾问平台的建立,更是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村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
永川还创新组建“三官一律”优秀法治宣讲团和青年法治志愿者队伍。他们走进乡村,开展矛盾调解、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法治茶话会进乡村”、“莎姐”普法维权等普法宣传活动中,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法律专家讲解法律知识,参与互动问答,法治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
为让法治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永川探索推广平安大院“亲情式院户联防”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加入治安巡逻队伍,与群众一道守护家园安宁。
永川区仙龙镇双星村民驿站
科技助力,“数字赋能”增效基层智治
近年来,永川区启动全方位基层智治,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当地结合“云网工程”应用系统,推动三级基层治理中心建设,不仅增强了农村安全风险排查预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能力,还大幅提升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以前遇到问题,得跑好几趟村委会,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反映,响应也快。”五间镇的村民小李说。通过整合运用农村院落场坝的视频监控设备,永川区搭建“平安综治云”立体防控智治平台,有效减少农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目前,永川区23个镇街已安装智能网络摄像头,形成了“群众个人看点、属地镇街守片、行业部门管线、综治中心控面”的立体化、信息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平安综治云’平台的实战应用体系,将政府、行业、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永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赵维领介绍,通过这一体系,永川区能够最大限度监控风险点和事故源,第一时间收集、研判、处置各类不稳定因素,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马兵 黄启妤 马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