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小举措”开创“大格局”

2024-12-31 14:24
来源:半月谈网

2024年6月18日,石宝镇两河村村委、驻村工作队在三社黑石子小院召开院坝会,宣传积分制细则,提高村民的知晓率。

乡村治理,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历史人文厚重,是全国唯一以“忠”命名的县,忠义精神代代承传,是全国文明县城。近年来,忠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建成31个主题鲜明的“忠议小院”,用“小举措”开创乡村治理“大格局”。

在重庆市忠县拍摄的大型山水实景演艺剧《烽烟三国》演出现场

有分值更有价值

初冬时节,行走在忠县石宝镇两河村三组的“黑石子小院”,墙面、道路干净整洁,柴草农具堆码整齐,院落旁的菜园里,柑橘、白菜、小葱等农作物种植其间,井然有序。

“自从有了积分制,我家的肥皂、洗衣液、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再也没有在外面买过,志愿服务不仅让我们的院落更加干净整洁,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院坝里,村民邓大奎喜笑颜开。

近年来,两河村不断探索、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度,实现服务积分电子化管理,采取“一户一卡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一年一评比”方式进行量化管理,村民参加志愿服务,可换算成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两河村还在忠县首次实现服务积分管理电子化,会员个人情况、服务图文资料等都在“云端”保存,每名会员可凭卡随时查阅自己服务群众情况。

“小积分能换来大文明,积分制的设立不仅为村民提供便利,让群众得到实惠,也为进一步提升乡风民风积蓄能量,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两河村老党员邓子忠说。

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桂花村,村民将采摘回来的爱媛橙打包装箱

“院落制”破解“空心化”

依托“黑石子小院”,两河村完善《两河村村规民约10条》,涵盖乡风民俗、子女教育、宴请操办等内容,全村呈现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村党支部书记邓卫东介绍,两河村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实现“大网格+小网格+院落+户”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做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5月,两河村以“黑石子小院”为载体,向该县农业农村委申报并实施了“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建设项目。全村以“院落制”为突破点,化解当前农村“空心化”、网格治理单元大、村级组织服务管理较薄弱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获评重庆市第三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双柏村,村民在果园内采摘爱媛橙

完善积分标准体系

两河村“黑石子小院”只是忠县的一个试点。近年来,忠县建立“基础积分+正向加分+特色积分-反向减分”(简称“三加一减”)的积分评分标准体系,明确“专人评分—结果公示—积分兑换”的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程序。其中,细化评分项目涵盖基层组织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遵德守纪、清廉村居建设等方面。

截至目前,全县350个行政村实现积分制推广运用全覆盖,且各具特色,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游客在位于重庆市忠县的石宝寨参观游览

“忠议小院”打通“最后一公里”

忠县始终坚持把改善和提升乡村治理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夯基”之举,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自理单元下沉,全面开展党建统领乡村“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建设。

为全面推动“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建设,2024年忠县农业农村委(乡村振兴局)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20万元,用于“院落微治理”试点村建设奖补。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忠县已打造完成31个“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村建设任务,成功建成31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忠议小院”,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陶熙忠)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