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是降低疾病负担,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手段。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是为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筛查、诊疗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服务单元,也是进行慢病管理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基层慢病综合健康管理水平,江苏将新增建设50个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列入2024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基层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建设,形成慢病健康管理“两筛三防”理念,实施全过程的筛查、预防和管理服务,实现“以筛促防”。截至2024年10月,全省首批6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省定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标准,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进,基层机构慢病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先行先试 打造慢病服务中心
为满足居民慢病管理需求,江苏着力推进慢病健康管理,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及房颤、肿瘤高危人群和患者纳入筛防对象,加大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力度。
基层慢病筛防中心设全科诊室(家医签约室)、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室、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室、慢阻肺筛查室、健康宣教室、远程会诊室及运动干预等功能区域,实现一站式服务,为周围居民提供慢性病的预防及早期筛查,提供并发症筛查服务并对慢病患者进行规范干预、全程管理。根据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房颤等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指南和规范要求,及早发现未经诊断的慢性病患者,防患危急症和后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阳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此次入选的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成单位之一。中心与武进中医医院紧密联合,其慢病筛防中心在原有健康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发展,配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工作站、慢阻肺筛查工作站、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室、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内分泌科、心血管病科、脑病科、肺病科、营养科、运动干预门诊等专科门诊;积极开展普通人群慢性病普筛,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筛查和规范管理、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和患者管理等服务。截至2024年10月,该院慢病筛防中心门诊人次达2582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398人,增幅达48.17%。
两筛三防 加强科学评估管理
为提升居民慢性病的控制率和达标率,江苏在国内率先提出慢病的“两筛三防”理念。“两筛”指筛查慢病及慢性并发症;“三防”为预防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通过早期诊断、干预和系统管理,减少慢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方面加强筛查,基层慢病筛防中心通过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社会面团体性、机会性筛查等途径,发现未诊断慢性病患者和慢性病并发症患者。另一方面积极预防,以慢病健康管理为切入口,流程再造,探索医防融合服务新机制,落实早筛、早防、早治、早管措施,实现“以筛促防”。在“两筛三防”理念引领下,进一步提高基层慢病管理服务水平,通过3-5年的建设,积极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基层慢病管理医防融合的新模式。
拓展筛防服务项目,南京市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6月新建设了慢病运动健康服务区,同步配置“国民体质检测系统”,全面提升慢病运动健康干预服务水平。7月,新配置3D全周身姿态评估仪和中医经络检测仪,进一步丰富慢病筛防服务内涵。
提升效率 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
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病管理和诊疗服务,进行流程变革、绩效管理改革,对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及基层卫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江苏探索筛防管治一体化的慢病管理转型,由省卫健委组织专家,围绕政策制度、转诊医保供给、人员培训、场地设置、硬件建设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制定江苏省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标准(2024版),建设指标分为筛查管理达标类指标、长期类指标和筛防中心建设发展类指标,助力建设单位做到建设工作有目标,长期有规划,发展有指引,更加注重实效。
持续优化全流程服务,在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中,江苏遵循慢病医防融合、筛防结合的建设理念,建立完善基层慢病筛查、诊疗、管理、转诊及后续追踪管理流程。理顺慢病筛防管治康流程中各环节的职责,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对慢病人群进行分类分层,重点落到筛查后的预防,做好后续接续管理服务。同时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设施配备,通过规范化培训,推动筛防工作下沉,提高服务水平。(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