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铜梁区建立乡村治理“线上+线下”的“双网格”联动机制,变多方管为共同管,线上线下联动,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侣俸“巴岳农庄”
配齐力量 快速解决群众诉求
群众有事先在网格微信群里问一问,随时有网格员解答,方便又高效。借助“双网格”治理模式,群众多元化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快速解决。
7月8日上午,“天南地北石鱼人”线上网格群中有人问:“我在外地回不来,想问下4050政策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享受?”网格员吴蓓发现这一信息,立马联系石鱼镇社保所的工作人员进行回复。
自从“双网格”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铜梁全区已经及时处理类似问题超过5000个,做到了需求在网格内回应,矛盾在网格内化解。
石鱼镇三和村村民田源在线上网格群里反映村道杂草太多影响通行,网格员看到后立即召集邻近村民共同除草、打扫环境;长乐村村民在实施农房改造中,有几户农户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网格长熊达友收到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后及时赶到现场,通过宣传政策、耐心解释将矛盾化解。
“我们汇聚党群合力,线上线下网格相结合,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促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石鱼镇镇长骆辉说。
目前,铜梁区共建设实体网格1691个,配备社区专职网格员567名,并依托实体网格建设网上网格1691个。铜梁区委网信办主任陈党说,在岗专职网格员全部进入对应小区(网格)微信群充当管理员角色,实现了实体网格与线上网格深度融合。
侣俸蔬菜科技园
覆盖面广 排忧解难“无死角”
“农村镇街老年群体占比较大,智能手机使用率较低,是我们推动‘双网格’工作的一大难点。”福果镇宣传委员刘平说。
为提升“双网格”覆盖率,照顾到年老体弱和无智能手机的群众,网格员会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坚持通过线下走访方式收集诉求,并通过基层治理智治平台进行上报。乡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接到上报件后,便会立即交办、转办至相应岗位。
“感谢你们帮我们申请了司法救助资金,真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福果镇荷香村村民刘某对网格员说。
原来,在此前的一起事故中,刘某不幸受伤,被评定为一级伤残,生活无法自理。而肇事方迟迟未支付赔偿款,刘某家一度陷入困境。
荷香村网格员周起凤在网格群中看到村民们提起此事,便汇报给了村党支部书记胡德申。最终在镇、区相关部门的协同下,刘某申请到了司法救助资金,实实在在解决了家中困难。
铜梁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肖翠焕说,“线上+线下”网格形成“收集—研判—交办—核实—反馈”闭环处置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的急难愁盼有人理、有人办。
侣俸镇“铜心小院”踏水桥院子
平台联动 增强“主人翁”意识
铜梁区所有行政村均已建立“铜心小院”,以院落为单位同步设置微网格,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在“双网格”治理中,铜梁区根据“一小院一群”原则同步组建“铜心小院”微信工作群459个,形成比社区网格更小的治理单元。
“有了‘铜心小院’,村民开展活动、老人休闲娱乐也都有了地方。”福果镇团实村霍家院子“铜心小院”召集人、老党员刘代荣说。
此外,铜梁还将“双网格”改革内容纳入积分制,将基层治理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土桥镇铜心小院“荷香美院”开设精准普法小课堂
“我们设置了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乡村事务、示范带动4类43项正向积分、11项负向积分,每月开展积分评比,并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推动群众由‘旁边看’转变为‘共同干’。”铜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波介绍。院落治理积分制实施后,一点一滴的变化正在“铜心小院”里悄然发生。大家都暗暗攒着一股劲儿,要把院子建得越来越好。
据悉,2024年年底前,铜梁区266个行政村将实现“铜心小院”全覆盖,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院落微治理”试点示范村,同时还将进一步做深做实院落日常管理,推动服务群众更加精准化、精细化。
网格员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