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院士领衔集智聚力,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重庆江北

2024-10-25 17:15
来源:新华财经客户端

10月22日至24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川渝两地人社部门邀请,13位高层次专家参与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江北”活动,为江北“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献智献策,助力打造“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现代化江北。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江北”活动启动会

为产业而来——奔赴12个项目献智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

“十四五”以来,江北着力打造智慧赋能、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质量效益领先的智造强区和全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创造了很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有重庆辨识度的智造经验,并提出构建具有江北特色的“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以及12位国家级、省部级专家联袂参与的高层次专家团队走进江北,围绕“培育打造具有江北特色的‘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主题,助力江北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战新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积极布局。

专家团集体调研江北区情

13位高层次专家深入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实验室,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服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具、新材料等9个产业领域的12个重点项目,为江北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场场智慧盛宴。

江北区委书记、区长陶世祥表示:“我们举办此次专家团‘走进江北’活动,就是要发出求贤若渴的时代邀约,营造群贤毕至的生动局面,真正实现‘专家所长’与‘企业所需’精准对接,用‘最强大脑’为发展建言、为江北添彩。”

江北区委书记、区长陶世祥致辞

为合作而来——签订9份协议促成科研与产业深度耦合

这是一次专家走基层的智力服务活动,也是一次科研与产业深度对话的交流大会。13位专家既用智慧与经验为一线工作人员解难题、促提升,也在调研与实践中为攻关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开拓思路、扫除障碍。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在启动会上讲话

为大健康产业献智。张志愿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生,为在江北建立口腔整形医学美容中心谋篇布局,并为登康口腔护理用品公司战略转型、产品研发等提供决策咨询与数据指导;重庆医科大学助理教授刘坤艳在调研中回答、解决了企业在部分技术领域和管理技巧上的疑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段绪坤立足于企业实际需求,构建数据规范、运用标准等底层架构,打造智慧健康大数据平台管理范本。

为新能源领域赋能。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副主任李鸿乂、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舒朝著经过现场调研,针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先进材料制备与研发技术倾囊相授;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肖蓉为新能源汽车的设备信息模型建设以及大模型自优化提供了新思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和平围绕理论与实践“双维度”,为光伏并网逆变器虚拟电厂项目的提档升级出谋划策。

为智能家居领域解惑。四川大学教授杨其、重庆工商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张军前往海尔集团,助力冰箱内胆板材材料研究与精益物流升级项目“精益求精”;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主任徐洋针对海尔滚筒洗衣机总装线无人化提效升级项目,针对性治顽疾、施良策、促提升。

四川大学教授杨其(右)调研海尔冰箱生产线

为智能装备领域助力。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系主任杨长辉调研指导了中车长客轨道公司,为企业智能化生产的难点堵点问题拓宽了思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强与重庆连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门针对激光通信、高能激光等方面的产业化应用提出了系列建议,用技术“防火墙”加固安全“生命线”。

据统计,三天时间,13位专家先后开展技术指导19次、学术讲座8场、座谈交流11次,解决大小问题41个,提出高质量建议38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9个,达成初步引才意向5人、技术交易2项,现场培训1437人,惠及基层干部群众3500余人。

项目单位和成渝专家签订长效合作协议

为服务而来——集聚13位专家 将发展之策留在巴渝大地

此次活动既是专家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人社系统服务专家人才、服务产业所需的生动体现。

所有专家受聘为“助力江北高质量发展”特聘专家

该活动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程关注、重点支持的资助项目,也是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联袂打造、优势互补、助力发展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参与此次活动的13位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均是人社系统围绕项目单位需求、以“自主+选派”的方式精心选配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专家处副处长刘磊致辞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专家处副处长刘磊介绍,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庆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为重庆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讲话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表示:“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川渝两地人社部门要尽可能把服务工作做得细之又细、实而又实,让专家们更好地将前沿眼光、深厚经验和资源富矿留在重庆。”(马兵 马君)

责任编辑:褚孝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