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州市上一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昆山市陆泾村近年来聚焦强组织、富产业、美生态的建设目标,抓住澄淀片区发展的有利契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着力打造“1+3+3”村庄建设布局,努力探索新时代锦绣江南鱼米乡的路径实践。2022年,陆泾村村级可支配收入达1071万元。
(陆泾村乡村风貌)
强组织 滋养“文明乡风”
打造新时代锦绣江南鱼米乡,治理有效是基础。陆泾村注重组织带动,制订“村级发展2021年-2023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农村党建、产业富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明确6大发展目标,力争实现党建持续提升、村级经济稳步增长、为民服务提质增效,着力绘就善治样板。
为建强班子力量,陆泾村大力选拔培育年轻干部。新一轮“两委”换届选举后,“80后”占村班子人数比例达86%,且大多为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极大提升工作活力。
陆泾村发挥党支部作用,组建由老党员、志愿者等近百人构成的“一方泾土”行动支部,在老年人送餐入户、传统文化活动以及防疫中积极作为,显著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今年,陆泾村在村级主干道锦周路沿线,推进“稻香同行·宜居陆泾”项目,将党的建设全面延伸覆盖到田头、道口、住宅,增强党建氛围。此外,陆泾村还积极与农业银行苏州分行、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支部结对帮扶活动,高质量推进美美乡村建设。
富产业 实现“岁稔年丰”
产业兴旺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底气。陆泾村坚持强基固本,实行全域土地规模流转,全村944亩高标准农田、420亩高标准池塘全部实施改造、经营权统一流转至农地股份合作社。
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利用苏州和昆山市级帮扶资金,陆泾村引入国内专业农业设备公司,打造最多可存储30万斤粮食的恒温谷仓,消除了村集体因销售渠道不健全、担心粮食生产过剩后无处存放的顾虑,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加快发展订单农业。2022年,陆泾村实现“南梗46”水稻亩产1050斤、小麦亩产630斤,每亩向农民分红1100元。
(陆泾村恒温谷仓)
推动“造血”向“活血”延伸。依托自然资源禀赋,陆泾村集中力量发展绿色高效的富硒生态大米产业,擦亮了“锦溪大米”品牌。品牌提升附加值,去年年销售优质大米25万斤,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约200万元。
美生态 擘画“秀美图案”
生态宜居是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态福祉的保障。陆泾村注重连片集聚,高水平推进乡村建设。
集中打造亮点区域。坚持一并规划、一体设计,整合村庄宅基、弄堂、水系、农田、菜园、池塘等乡村要素,构建“1+3+3”(即:“1”村委会为区域中心,“3”凌家浜、蒋家浜、陆家浜3个特色康居村为生活中心,“3”高标准农田、池塘、菜地镶嵌其中)的建设布局,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公共服务三类区域有机结合。
提升村庄基础设施。为实现人居环境全域脱“黑”,2022年,在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全覆盖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修缮出行道路和驳岸,提升村庄公共绿化,增加停车位,做到“既美观、又实用”,让群众满意。
(陆泾村美丽庭院“星级户”家庭)
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注重发挥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对认定成为星级户的家庭进行公示表彰,并按照星级每月给予奖励,加快形成示范效应,目前,陆泾村已创建美丽庭院“星级户”201户。(昆山市陆泾村挂职第一书记 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