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方便、太实用啦!原先不知道有工伤鉴定这回事儿,当我拿到工伤认定书回家后,细心的女儿给我扫了扫工伤认定书上的那个什么码,才知道可以通过劳动能力鉴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58岁的建筑工人老刘高兴地说。
小小二维码 释放大能量
原来,老刘口中所说的“那个什么码”便是2022年5月份菏泽市推广实施的“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指南”二维码。去年夏天,在建筑工地干小工的老刘不慎摔伤导致小腿骨折,经认定工伤后建筑商尝试着和老刘草草私了,通过他和女儿对二维码推送政策的阅读了解,为困惑已久的老刘找到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当途径和方法。
据菏泽市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佳芮介绍,二维码全市推广使用一年来,累计服务工伤职工及亲属3000余人次,工伤鉴定受理人数占工伤认定人数比由37.6%上升至87.2%,鉴定比增长了1.3倍,服务质效显著提高。二维码将工伤鉴定服务前移,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三合一”无缝衔接,做到了事项谋划“瞻前顾后”,政策精准推送,通过不断优化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流程,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加简洁高效的服务。
点对点关心 实打实暖心
“非常感谢你们时常想着我,关心着我的伤情,让我的生活更有了保障。”赵先生拿着工伤复查鉴定结论书激动的说。
前不久,工作人员根据建档立卡特殊工伤职工名录,主动拨通赵先生电话,电话中得知其原先的“单侧股骨颈骨折”,目前已发展成为“单侧股骨头坏死”,这预示着其伤情已发生了变化的可能,于是工作人员建议赵先生及时递交复查鉴定申请书进行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在菏泽市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工伤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程序。根据赵先生拿到的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结论书,其伤残等级由原先的伤残9级变化为伤残8级,相应的伤残待遇也会随之提高。鉴于“单侧股骨头坏死”大概率会发展成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工作人员表示会继续跟进赵先生的伤情。
为特殊工伤人员建档立卡,实行跟踪服务回访机制,让许许多多和赵先生类似情况的工伤职工不出家门就能知晓相关政策,了解复查鉴定的程序流程,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菏泽市劳鉴中心组织心理卫生专家结对帮扶,帮助职工伤后心理康复,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心理疏导100余人次。建档立卡和心理辅导等暖心服务,打破了过往“一鉴了之”的传统方式,为特殊工伤职工构筑了一道“权益屏障”,让“民生为本”的人社服务理念更加彰显。
全省首个建 鉴定更规范
现场鉴定是劳动能力鉴定的重要环节,鉴定场地更是关乎现场鉴定平稳、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2022年5月,菏泽市人社局采取与定点医疗机构共建模式,在菏泽博爱医院建设了全省首个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定场地,该场地投入运行一年来,累计开展工伤劳动能力鉴定1500余人次,得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走进标准化鉴定场地看到,在500多平方米的独栋建筑里,6大功能分区标识牌依次排开,身份验证区、候鉴区、鉴定区、仪器检查区、专家评审区、远程视频鉴定区……鉴定工作日常所需的硬、软件,在这里都能按工作需要合理设置,身份核验系统、自动叫号系统、专家结论录入系统、远程视频鉴定系统等智能元素,让鉴定工作更规范、更专业。
疫情期间,各地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定点医疗机构分散,参加鉴定职工与医院就诊病人混合,疫情防控和鉴定效率及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菏泽市利用标准化鉴定场地是独立场所这一优势,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实行全程闭环式管理,顺利完成了2022年下半年全部批次劳动能力现场鉴定工作,其中利用远程视频鉴定室为60余名外省市疫情高风险区职工进行“零接触”远程视频鉴定服务,实现了“疫情要防住、鉴定要开展”的双赢。
党建引领办 格局明显变
近年来,菏泽市人社局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劳动能力各项业务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特别是将业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痛点,作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契合点,同谋划、同部署。
“有你们的热心帮助,我心里终于有底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给你留个电话,以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问我,”这是在工伤职工帮办代办服务站经常听到的对话场景。长期以来,如何实现工伤认定、工伤鉴定以及工伤待遇支付三者互联互通,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菏泽市人社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在建成我省首家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定场地之初同步设立了“工伤职工帮办代办服务站”。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机制,将服务帮办代办服务站作为检验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依托服务站,设立党员先锋岗,激发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在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党员靠前服务,以医疗机构为依托,广泛搜集职工“急难愁盼”的问题,送政策、讲流程、解难事,由“等着你来办”转为“主动为您办”。在党员先锋的引领下,服务站成为业务互相衔接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内部业务协调,缩短了总体办理时限,提升了服务质量。“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已经提供政策咨询800余人次,帮办服务500余人次,获得了职工的广泛好评和一致点赞。
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共同推进新格局。特别是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工伤职工帮办代办服务站轮流值班,克服疫情等因素的不利影响,直面受伤职工,实现了哪里最困难就去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干在哪里的承诺。“党建+”模式,在延伸工伤服务,擦亮“人社服务暖1℃”品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实践证明,“一码一卡一场地”新型劳动能力鉴定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它立足劳动能力建设实际,紧跟时代脉搏,完全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了菏泽市人社局奋力进取、不断革新的工作理念。
‘一码一卡一场地’直接服务的是广大工伤职工,是人社部门践行人社服务为人民的有效载体。接下来,将持续优化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让更多伤病职工享受高效、便捷、暖心的人社服务。
(菏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