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县县委、县政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11442”行动计划(1个关键,即农村改革;1个基础,即乡村建设;4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4大产业,即茶产业、林下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2个指标,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泾县样板”。
农村改革激活新动能
眼下正值夏粮收获季,在泾县昌桥乡的高标准农田内,一望无际的麦浪随风涌动,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于麦田间,等在地头的拖拉机忙着接收从联合收割机里倾泻而出的金黄麦粒。
“今年我种了300多亩小麦,前段时间的连续阴雨天气让我心急如焚。”种粮大户苏世贵说,幸好泾县农业部门紧急调度4台收割机,2天内就帮助他完成了收割、烘干等工作。
帮助农户抢天时战麦收,确保颗粒归仓,是泾县用心用力用情做好“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泾县以“11442”行动计划为指引,在聚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实施多项改革措施,着力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该县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试点改革方案,建立农村工匠承接小微工程建设体系,开展打造新时代农业乡土人才队伍、农机购置补贴便民服务行动等涉农领域改革13项。同时,组织167名农技人员联系835户示范户、97名干部联系360户脱贫户,不断增强农业服务效能。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建立8支由“田秀才”“土专家”“机械师”等乡土人才组成的农业产业志愿服务队,全天候服务农业生产。
乡村建设提升振兴颜值
村在绿中建,房在林中现,人在画中居……如今的泾县桃花潭镇,诗意和新意并存,古韵和文明相融。
近年来,该镇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建设为依托,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对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了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大力推进后街背巷整治工程,做足“面子”的同时,抓实“里子”,加快路面铺设、水塘清淤,开展“四类房”专项整治提升,统一规范布设公益广告,对花池和边角地块进行绿化、美化。一系列改造工作让桃花潭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近年来,泾县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底子、重引领、抓整治,积极开展农村“四类房及脏乱差设施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五清一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78亿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6个,村庄整治示范村34个、提升村22个,发动群众10余万人次参与“五清一改”。聚焦“三线四边”脏乱差,开展全域旅游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1227个。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完成改厕9545户、建成“生态美”超市81个。
四大片区打造示范高地
“这里旅游业态新!”“这里山水风光美!”“这里乡村生态好!”从今年4月份开始,泾县蔡村镇蔡村村“赵村里”几乎每个周末都处于“爆满”的状态。
近两年,该镇将赵村沿着村里的主流水系,把村庄分为滨河娱乐休闲带、旅游休闲体验区、村庄时代变革体验区、精品民宿集群区等“一带三片区”,同时,明确由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村庄运营。结合“四类房整治”,对村里50多户农户,按照统一规划实施“三大革命”,优化旅游环境,满足功能配套服务。与专业运营团队开展合作,创作彰显地方特色的商业“IP”形象,编制“四季”营销活动方案,引入高空滑翔伞、高端民宿等项目丰富旅游载体。
“长三角我最喜欢的旅游地就是泾县,不管是运动休闲、康养疗休,还是乡村旅游,泾县满足了我的所有需求。”今年第三次来泾县蔡镇村、汀溪乡旅游的上海游客张春生说。
2022年以来,按照“11442”行动计划,泾县大力推进“千年马头•追梦琴溪”“红色云岭•宣纸故里”“诗情画意•人文厚土”“水墨汀溪•生态月亮湾”四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共涉及7个乡镇38个村。张春生钟爱的蔡镇村、汀溪乡便是“水墨汀溪·生态月亮湾”示范片区的组成部分,主题就是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和生态旅游,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茶旅。四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千年马头·追梦琴溪”示范片区主要发展城郊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优质农产品;“红色云岭·宣纸故里”示范片区主要发展红色旅游、书画纸和碳酸钙产业、优质粮油、农村电商;“诗情画意·人文厚土”示范片区主要发展特色民宿、文化旅游、绿色农业和泵阀产业。
在发展上,各村创新思路、铆足干劲,推进示范区建设,形成了诸多可推广的发展改革经验。云岭镇靠山村成立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土地集中流转、集中经营;琴溪镇玲芝村依托项目资金购置社会化服务设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为主的“服务模式”;蔡村镇蔡村村资产运营公司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实施“自主运营”模式;琴溪镇马鞍村“生态美超市”已对650多户村民进行信用授分,开展“最美马鞍人”评选竞赛活动。
坚持成规模、有特色、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四大示范片区,泾县还将示范片区建设列为了一把手工程,建立分层分级调度机制,统筹推进片区建设。今年以来,县领导对示范片区开展调研督导5次,会议调度7次。
今年一季度,该县11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89.5万元;四大示范片区内38个村正在实施项目84个,总投资84.21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60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58.81万,占比45.45%。
四大产业撬动特色发展
六月,正值电商“618”大促期间。泾县丁家桥镇李园村又一次迎来了销售旺季,上新品、搞促销、做直播……各大商家企业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战“618”。
曾经的普通村庄通过发展电商,在网上销售宣纸、墨、砚等文化产品,每天“旺旺”不断响起,快递车在村里来回穿梭。“网上销售成了‘新农活’,昔日安静的村子如今成了创业热土。”村民们由衷感言。
目前,李园村已有电商200多户,从业人员1800余人,年销售额达1亿元。在李园村的带领下,泾县各地广泛发展电商经济,目前该县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商家已经超过3000家。2022年,泾县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今年1月至5月,该县农村电商网销额7.82亿元,已培育中国淘宝村6个,数量居全省首位。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
近年来,泾县结合县情实际,出台茶产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林下经济“四大产业”发展计划。今年,春茶产量1109吨,其中名优茶670吨;春茶产值47500万元,其中名优茶46925万元。一季度,该县接待游客167.59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5.16%。制发《泾县推深做实林长制加快林业特色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建成林下种植中药材、青梅、香榧等基地1900多亩。
两项指标构筑村强民富
“大伙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经济活了。”“集体经济壮了,共同富裕快了。”这是“11442”行动计划实施后,泾县人对村庄改变最直观的感受。
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泾县各地因地制宜、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
依托山水资源,做活文旅产业的桃花潭镇查济村就是一个典型。该镇着力保护开发利用古民居旅游资源,与查济景区管理处签订协议,按年门票收入12%分成,集体经济平均每年增收80万元。2022年底,查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965名股民们收到发展“旅游带动型”集体经济带来的103万元“大红包”。在坚持内育同时,该村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6户,面积7100多平方米老旧房屋及闲置宅基地,开发民宿、农家乐、研学项目,引入社会资本4300多万元,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此外,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入市途径,将12.97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桃花潭壹境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每年集体经济增收近90万元。
泾县汀溪乡大南坑村依托茶叶种植优势,坚持茶旅融合发展,建设省级“汀溪现代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区”,涵盖东南茶区6个乡镇30个产茶村的5万余亩茶园,新建新型喷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工程。同时,该村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旅游,仅村部附近就建有农家乐90多家,直接解决当地400多人就业。火爆的旅游让村民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大南坑村村集体经济突破90万元,成为泾县强村。
集体经济涨了,农民收入高了,这样的例子在泾县不胜枚举。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村人均收入11354.69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89.5万元,村均收入16.72万元。(刘畅 张萍 李池)